叮当最近在追一部根据日本人气漫画改编的新剧——《凪(zhǐ)的新生活》。
这部剧播出第一集后,就已经在豆瓣全球口碑剧排名拿下了第一,评分9.4分。
女主大岛是个性格恬静、待人温柔的女孩,但她过于在意他人目光,勉强自己迎合他人。
大岛的妈妈很强势,因为不喜欢大岛的爆炸头,妈妈会用力地把它梳直,嫌弃地骂着「头发这样子怎么好意思出门」、「你就这样子上学去吧!妈妈不管你了!」
为了满足妈妈的要求,她拼命努力着——考东京的大学,进个大公司,找个精英男友结婚......
为了留住精英男友,她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把一头卷毛拉直,涂抹各种护发产品,只为隐藏掉自己天生卷曲的爆炸头。
当工作报表出现问题时,同事抛给她一个求救眼神,她就站出来顶罪;当同事不想加班,就把工作推给她,她也不敢拒绝。
明明自己带了便当,却要还是无法拒绝,答应了同事们的午饭邀请;
与同事合照中里自己眼睛没睁开,却因为怕破坏气氛不提重照,别人发布动态后,还会点赞并表达自己今天很开心。
妈妈仅仅抱怨了一句车检费用多,大岛就会立刻给妈妈转钱,却只字不提自己目前糟糕的情况。
辞职逃离之后的大岛决心改掉自己“察言观色”的坏毛病。
她兴高采烈地来到图书馆,摊开笔记本计划写下自己未来的规划,但苦苦思考了一整天,她也想不出来自己要做什么。
其实,讨好型人格这种毛病,从人们小时候就开始了:
“我必须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
爸妈生气了,孩子就赶紧道歉: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惹你们生气了;
大人严肃了,孩子就战战兢兢地不敢玩也不敢动。
不会说“不”,再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答应,别的小朋友拿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虽然心里难过但不哭也不闹。
......
我们可能会感慨于孩子的“乖巧懂事”,但孩子将来长成大岛这样的讨好型人格,真的就是父母想要吗?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一书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其实很让人太心疼!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懂事的小孩快乐吗?
回答有5800多条,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去年,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就完成了个人散文集的蒋方舟,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现实中的她,处事说话小心翼翼,在和人交流时担心冷场,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能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
当男朋友一直打电话过来骂她,她还对着电话足足道歉了两个小时。面对对方的骚扰,她只能独自发抖与恐惧,不敢打过去跟对方说一句:你别再打来了,我生气了。
正如太宰治《人间失格》中所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为什么我们会教育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呢?
《凪的新生活》中除了女主,不少配角也是讨好型人格,但他们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大岛的男友家庭在外人看来很完美,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全职在家。
但其实这一家人早就貌合神离。父亲在外头有情人还有孩子;母亲与父亲早就分居,沉迷于整容;他的哥哥也因为忍受不了离家出走。
在这样的家庭他感受不到一点温馨,他从小就学会了看出别人喜欢什么,想要听什么,毫不费力地获取好感。
大岛新家的邻居小女孩也有同样的毛病,她由单亲妈妈带大,但妈妈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她。
虽然她不喜欢和同学一起玩,不喜欢玩抖音,却为了合群伪装自己,跟着同学一起唱唱跳跳录视频。
还记得《被嫌弃的送子》中,松子也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她的父亲把所有的爱给了自己体弱多病的妹妹,为了博父亲一笑,她扮鬼脸,为了实现父亲期许的生活,她当了一名教师。
然而之后松子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她放弃自尊去求的不平等的爱,最后自杀前她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著名心理学家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提出:在童年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担心自己被抛弃,因而拼命压抑自己,讨好父母。长大成人后,总是对别人笑脸相迎,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①父母经常否定孩子,控制欲较强
②父母陪伴缺失,孩子缺少关爱
③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④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
⑤父母对孩子评价标准单一
这些都是造成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
如何避免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呢?
首先,我们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曾看过一个一位外国的老爸安慰女儿的视频。女儿被爸爸骂完后很生气低着头、一言不发。
老爸告诉女儿:“你不一定非得要开心,也不必强迫自己,但重要的是,你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里。”
老爸接着说:“对于生气这件事,你要接受它并且尊重它,你要学会放下;但如果你做不到,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然爱你。”
老爸又告诉女儿:“生气没什么大不了,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气包括你自己,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因为时间太久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女儿终于愿意开口说话,她说:“我不喜欢你骂我”。
老爸接着告诉她:“我不是真的想骂你,你有时候也会这样说我,我有时不介意,有时也会生气,最重要的是把话说开,让我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的底线,绝不越线。”
最后,这个老爸对女儿说:“你可以大声发泄或者拿枕头出气,你可以跺脚,只要能摆脱坏心情,你想做这些都可以。告诉孩子,为了摆脱坏情绪去适度发泄是被允许的,只要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
儿童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只要不是道德问题和规则问题,我们不应该对孩子进行任何评价,只对孩子进行不设任何标准的接纳。
也就是说,只有不涉及原则问题,我们都应该给孩子“做自己”提供强大的动力,教会孩子懂得拒绝,允许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其次,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多元自我评价标准。
我们常常用班里的学霸孩子来与自家孩子比较,说什么“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有第一名自然就有最后一名,但谁也不想成为最后一名。
光靠成绩、名校、工作、婚姻其中单一的一项,都没法评价一个孩子,也无法就此断定这个孩子将来的一生一无是处。
有的孩子一些善于绘画,有一些擅长音乐,有一些热爱运动…… 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精通的领域,我们不该因为一个点,就否定孩子的整个人生。
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爸妈永远爱你,不会抛弃你。
最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告诉孩子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不影响他们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大岛喜欢废物利用,喜欢一份钱拆成8次花。喜欢她的人会觉得是节俭,会过日子,特点就成了优点。而讨厌她的人会想,这人怎么这么抠搜,于是这个特点就成了缺点。
我们没法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获得幸福的唯一办法是,忘记评价,关注自己真实的情感,关注自己真实的体验。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告诉我们的:明知道会被人讨厌却还是坚持自己的道路,是让人获得幸福的勇气。
文末点个「在看」,为孩子远离讨好型人格打气!
叮当派是专业温暖走心的学科兴趣启蒙专家(5-8岁、9-12岁)以紧贴新课标的大语文、英语、科普为强项,提供权威学科漫画、教辅、音、视频课程,获奖进口童书、益智玩具 创造专业、快乐学习方法让孩子30天爱上学习!爆款、福利多多~快来这里挖宝吧!ID:dingdangpai2015。后台对话框回复:转载,可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