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evp2p 路由表(Table)初始化笔记

devp2p 路由表(Table)初始化笔记

作者: cc14514 | 来源:发表于2020-02-08 19:36 被阅读0次

    路由表初始化

    devp2p 中路由表被存储在 leveldb 中,启动时会加载到 Table 结构体中

    • 代码位置 p2p/discover/table.go

    很容易可以找到调用 p2p/Server.Start 方法的地方,假设启动前已经设置好 bootnode 并且没有启用 nodiscover 开关,那么会按照这个时序图标注的关键路径一直调用到 Taboe.loop(),整个填表的过程都在 loop() 函数中,具体初始化行为在 Table.doRefres 函数进行初始化,其关键调用路径如下:

    p2p/server.go:Server

    Table.doRefresh 函数

    看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以太坊对此更新比较频繁,大体意思不变,不用每行都读,很可能下一个版本就对不上了

    func (tab *Table) doRefresh(done chan struct{}) {
        defer close(done)
        // 这里 seednodes 当第一次启动时会是 bootnodes,因为 db 里没有历史记录
        tab.loadSeedNodes()
        // 这个 lookup 如果不成功,就会阻塞在这里,除非 bootnode 死掉了,否则一定成功
        // 查询自己的目的是在 tab 为空时把 bootnode 填进去 
        tab.lookup(tab.self.ID, false) 
        // 随机的再去 Query 几个节点,这是 KAD DHT 的经典做法
        for i := 0; i < 3; i++ {
            var target NodeID
            crand.Read(target[:])
            tab.lookup(target, false)
        }
    }
    

    K桶 与 逻辑距离

    计算节点逻辑距离来定位桶号,这几乎是 KAD DHT 唯一的精髓所在了,看看以太坊是怎么做的,以太坊只分了 17 个桶,每个桶有 16 个位置,也就是说以太坊的 DHT 中就只有17 * 16 = 272 个节点信息

    • 代码位置 :p2p/enode/node.go
    // LogDist returns the logarithmic distance between a and b, log2(a ^ b).
    func LogDist(a, b ID) int {
        lz := 0
        for i := range a {
            x := a[i] ^ b[i]
            if x == 0 {
                lz += 8
            } else {
                lz += bits.LeadingZeros8(x)
                break
            }
        }
        return len(a)*8 - lz
    }
    

    这里的 x = a[i] ^ b[i] , 为什么 x==0 时计数器 lz 要加 8 呢?这是因为 a[i]b[i] 的单位都是 byte1byte == 8bit ,所以在这里 lz 是一个 bit 计数器,用异或计算逻辑距离就是计算前导 0 的个数,单位是 bit ,通常 {byte | 0 <= byte <= 255 } 所以当 x != 0 时,又用 bits.LeadingZeros8(x) 取了 x 的前导 0 个数并累加,例如当 x == 17byte(17) == bit[0,0,0,1,0,0,0,1] ,前导 03 所以此时 else 会执行 lz += 3
    最后的 len(a)*8 - lz 是把一样的 bit 总数减掉,剩下的就是不同的 bit 数量,演算一下结果约等于 log2(a^b)

    • 代码位置 :p2p/discover/table.go
    // bucket returns the bucket for the given node ID hash.
    func (tab *Table) bucket(id enode.ID) *bucket {
        d := enode.LogDist(tab.self().ID(), id)
        if d <= bucketMinDistance {
            return tab.buckets[0]
        }
        return tab.buckets[d-bucketMinDistance-1]
    }
    

    唯一用到了 LogDist 函数的地方是 Table.bucket 函数,在这里 ID32byte 桶最小距离 bucketMinDistance == 239 ,那么 d <= 239 则返回 buckets[0] 就代表着只要有从左到右 16 bit 以上相同的就放到第一个桶里,因为 (256-16)-239-1 = 0,其余的最大也就是 32 * 8 = 256 个不同的 bit256 - 239 - 1 = 16 正好可以放到最后一个桶里,桶的尺寸是 17[0-16],

    这两个函数十分重要,在我们关注的这部分代码中,在 doRefreshtab.loadSeedNodes() 中被使用,这里如果 db 中的数据非空,最多会拿出 30 个 种子节点,再加上全部的 bootnodes 节点,就组成了本次的种子节点集合

    lookup

    这里就不讲太具体的代码了,因为 v1.8.xv1.9.x 甚至连接口都变了,不过大体逻辑还是差不太多的,挑一些关键代码和思路进行简单介绍

    DistCmp 逻辑距离比较

    这是其中一个关键方法,用来判断两个 ID 在桶里的顺序

    func DistCmp(target, a, b ID) int {
        for i := range target {
            da := a[i] ^ target[i]
            db := b[i] ^ target[i]
            if da > db {
                return 1
            } else if da < db {
                return -1
            }
        }
        return 0
    }
    

    这里逻辑比较简单,target 是目标,ab 是竞争关系,按照每个 bytetarget 进行异或,最后谁的结果大,谁的距离就远,结果小的距离就近一些,因为结果越大说明前导 0 越少,也就是逻辑距离越远了

    closest

    这个函数是在本地K桶中寻找距离目标节点逻辑距离最近的一组节点信息

    • 完整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 (tab *Table) closest(target enode.ID, nresults int, checklive bool) *nodesByDistance
    

    这里 diss 一下以太坊的处理逻辑,这个函数中会去遍历整个桶,然后用 DistCmp 去筛选出与 target 逻辑距离较近的一组节点,这个地方没有 libp2p 处理的优雅 😒
    重要的函数是 nodesByDistance.pushclosest 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函数中产生的

    func (h *nodesByDistance) push(n *node, maxElems int) {
        ix := sort.Search(len(h.entries), func(i int) bool {
            return enode.DistCmp(h.target, h.entries[i].ID(), n.ID()) > 0
        })
        if len(h.entries) < maxElems {
            h.entries = append(h.entries, n)
        }
        if ix == len(h.entries) {
            // farther away than all nodes we already have.
            // if there was room for it, the node is now the last element.
        } else {
            copy(h.entries[ix+1:], h.entries[ix:])
            h.entries[ix] = n
        }
    }
    

    可以看到这里将 closest 中传递的 target 放入了 nodesByDistance 对象中,并作为目标传递给 DisCmp 函数来比较已经生成的 h.entries 集合中有没有比传入的 ntarget 更远的节点,如果找到了就用 n 去替换这个节点,最开始的逻辑是无条件先填满 h.entries 集合,然后再去逐个替换,也就是说只要桶中的数据超过 16 条那 closest 方法的返回值永远都是 16 条记录

    lookupWorker

    func (t *UDPv4) lookup(targetKey encPubkey) []*node {
        ......
        result = t.tab.closest(target, bucketSize, false)
        ......
        go t.lookupWorker(n, targetKey, reply)
        ......  
        return result.entries
    }
    

    接下来由 3 个协程对 closest 结果集中的前三个节点,也就是向本地与 target 逻辑距离最近的三个节点发送 findnode 请求并等待 reply,再将返回的结果插入到 target 所在的桶中,至此即完成 lookup

    Table.loop 函数

    可以看到 loop 一启动就用一个协程去执行了 doRefresh 函数,然后进入一个循环的 select{} 代码块,阻塞等待下一个任务,其中 refresh 这个 Ticker 为 30 分钟,所以每 30 分钟还会周期性的执行 doRefresh 函数,并且查询的目标为随机,还有一个触发条件就是主动产生 refreshReq 请求,这个请求会从 dialTask.Do 函数中调用 dailTask.resolve(srv) 中触发

    
    // loop schedules runs of doRefresh, doRevalidate and copyLiveNodes.
    func (tab *Table) loop() {
        var (
            refresh        = time.NewTicker(refreshInterval)
            ......
        // Start initial refresh.
        go tab.doRefresh(refreshDone)
        ......
        for {
            select {
            case <-refresh.C:
                tab.seedRand()
                if refreshDone == nil {
                    refreshDone = make(chan struct{})
                    go tab.doRefresh(refreshDone)
                }
            case req := <-tab.refreshReq:
                waiting = append(waiting, req)
                if refreshDone == nil {
                    refreshDone = make(chan struct{})
                    go tab.doRefresh(refreshDone)
                }
            ......
            // 这个定时任务是 10秒 执行一次,用来判定节点状态
            case <-revalidate.C:
                revalidateDone = make(chan struct{})
                go tab.doRevalidate(revalidateDone)
            ......
        }
        ......
    }
    
    

    Table.doRevalidate

    这个函数很重要,因为节点数据进桶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状态交验

    discoverTask

    在启动节点后,每一个连接任务都会判断如果 peers 少于 25(默认25),就要增加一个 discoverTask ,用来执行 srv.ntab.LookupRandom() ,目的是随机 findnode 以便填充路由表

    强行总结

    相比于优雅的 libp2p 以太坊的 DHT 实在是简陋,甚至有点丑陋,无心再往下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evp2p 路由表(Table)初始化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bz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