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吃汤圆吃饺子过冬至的话题,年末的节日都紧挨着,除了冬至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是西方的圣诞节,然后就是元旦,过完这几个节日,春节离得更近了。
大环境的节日氛围看起来都很热闹,尤其是圣诞节。西方的节日盛行的原因可能是营造出来的气氛更浓郁,似乎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参与其中。
圣诞节最显眼的就是那棵挂满彩色装饰物的圣诞树,在节日当天,年轻人喜欢通过互送苹果和礼物表达祝福,这些仪式给每个人都带来了被爱包围的满足和温暖。
好像从初中开始,身边的人就开始热衷于过圣诞节,当时我们常去的隔壁小学外头的店铺里已经有在售卖漂亮的圣诞卡以及苹果盒子。在冬至与圣诞节两个日期相近的节日里,我们总是对圣诞节的印象更深刻。
不过,那时手里几乎没有足够的零花钱去互送礼物,所以只是围观着其他人的礼尚往来。高中三年更是远离了热闹的节日氛围,两耳不闻窗外事,性格孤僻,常常独来独往。
可是大学就完全不一样,手头可支配的生活费可以灵活使用,倒是认认真真地参与到互送礼物和祝福的氛围当中。记得大一那年,以晚辈的身份给敬佩的学长学姐送去了自己亲手包装的苹果。
为了节省费用,跟室友到学校外面的超市挑了几个好看的苹果,买来了单独的透明印花的礼物包装纸以及一卷两人凑钱买的彩带。
人生第一次送礼,总想让人看出这份真诚的心意。材料采买回到宿舍,两人立马就将苹果用礼物纸包好,系上彩带,还特意将彩带末端拉出曲线花朵的模样。
准备礼物的过程非常兴奋,脑海里想象对方收到礼物时的高兴模样就十分期待。那种欢快雀跃的心情感觉比收到礼物还要夸张。
捯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晚上九点后开始一一往外送出。彩色礼物纸包着的苹果看起来比专门的苹果厉害稍显土气,但是我将它们递出去的时候,对方都是笑着表达感谢,顺带一顿夸奖,说我心灵手巧,这礼物看起来与众不同。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收礼的人看见了礼物的特殊之处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诚意和真心。大概是因为得到珍视,除了快乐的心情,还有些感动。这种情绪有些奇怪也有些复杂,送礼或许也是在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到了大二,圣诞节的气氛同样浓烈,不同的是,互送礼物的心思淡了许多,只给平日里受到帮助和照顾的一两个学姐学长和同级好友送去了礼盒装的苹果。
就这样,送出去的礼物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到最后一年甚至觉得自己站在了节日的氛围之外,成为了孤独的旁观者。然而,最深刻能感受到孤独的是没有收到礼物或者苹果的人。
住同一宿舍的人,大家从收到的礼物和苹果可以看出平日的人缘如何。庆幸的是,我的每个圣诞节都有收到苹果,而且至少两个。作为学霸寝室里唯一没有拿过奖学金的人,这大概是我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