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听课笔记3:任晓雯《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

“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听课笔记3:任晓雯《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

作者: 椰岛晓露 | 来源:发表于2023-05-14 13:29 被阅读0次

                                              (2023.5.14)

          怎样营造小说氛围,氛围对于小说的文学性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氛围的小说很难让读者有代入感。那什么是氛围呢?在电影里就是感官体验的总和。画面语言都是是一个镜头拉过去,画面里面之中的事物都会呈现出来。小说里的画面感,不可能把场景的每一个事物呈现。小说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有选择性的,那这当中余出来的空白,就需要读者的想象力来补充。阅读小说是对想象力的很好的事情。当下的这个影视艺术和科技的发展,使得观众在欣赏艺术的时候,越来越所有的感官刺激是直接而全方位的推送到媒体,从某种程度来说会导致感受的阈限。小说营造的氛围,创造的奇迹,都需要读者主动才能参与,他们对于文字的还原。

          第一点 ,对叙事速度感要有精准的把握。在一部小说当中,哪里需要描写氛围,哪里需要直接走情节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要点。作为渲染不够的作品 ,就可以有破坏程度。掌控小说的速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能种。作品哪里应该快,哪里应该慢,我可能说我答不上来,那如果你把小说的具体的文本放到我面前,我就的感受,比如说这段太短,有不必要的抒情,写景说那里太仓促了,你再铺垫一下,渲染一下气氛。经验来自于长期的阅读。这多半像始终是一个展览橱窗,要把各种各样的东西看出。小说家对于语言结构速度的把握。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多读多写多修改形成。有人觉得只有通俗小说需要阅读快,感严肃小说不需要过多考虑。这就像是坐火车,文字是窗外的风景,火车里的人是小说的速度,决定了什么时候慢观,什么时候快来。速度的把握,比较高明的话就会认为有时操作窗外景象,是他们自己活动。读者不知不觉当中作者切入点。物业以及他们为此分手错过一生的故事。有一本小说,从小说倒数第十页开始,小说的速度突然加快,之前的几乎整本书都是描写一个晚上,那是在听故事。 在这本书的前四章以及第五章的大半部分,是对男女主人公当下的描写,对他们新婚之夜的描写,非常详细,非常快,掺杂了对于当下或之前,也就是男主恋爱交往过程的漫溯,就这样地不断的当下和之前的闪回交错之中,就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质、成长经历写出。急转而下的小说突然加速的时候,读者就感觉到自己是在从高空飞翔出来,在那个晚上,在速度的反差中放大,这个夜晚对于男主人公一生的意义。至于人生的漫长一生,他会让我觉得就是人生是无数流动的瞬间。小说要做的就是从一生当中取出一个瞬间或者将一个世界放入一世。

          第二个要点,是写出复杂的人性。人物角色,自己我们在最初构思小说的时候,肯定会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基础的性格、经历家庭构成,性格形成,情感经历等等的,都是埋伏在水底下的冰山,而且小说中呈现的人物是冰山一部分。怎么挖掘人性呢?人性就是人在一系列情境之中做出的自由选择的组合。我们写小说的人,切忌给人物下定义,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情境之中,让他们做出什么,尤其是把人物放到极端的情境之中,更能体现出人性。挺好的,或者说这个例子不仅仅是在描写,而是在让我们对人类的勇敢和怯懦重新做出思考。这个例子呢,就是圣经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叫做《彼得三次不认主》。

          第三个要点是独特的语言。替你表达人物与场景,语言是个容器,应该随着具体文本的内涵的描述。语言是容态也是内容的一部分。真正成熟的作家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部分,把名字遮掉就能猜出作家。回到语言本身的自觉,这是一种差异化的策略,但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坚持。我写《好人宋没用》和《浮生二十一章》的过程当中,就极其重视语言。我写这两部作品的时候,我用泸语来制造年代的疏离感,让人物更具有地域色彩我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口语化的语言特色。我有个写作习惯,是要看到人物在头脑中走动了才能够落笔。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写的人物都是英译中的那种嘴脸,就是讲他的文字还要翻译器,然后写着写着呢,我就是慢慢地放松下来了。我在写作当中融入了上海话,融入了文言文,头脑里面的人物顿时感觉鲜活了。我又试图回到中国的明清笔记,小说的语言传统里去试图找那种口语。是第一位写作的时候呢,我会注意虚词取舍,节奏的口语化,句子长短松紧,然后我还要注意平衡语感的声音和烂熟,在这个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制造出不失流程的新鲜感。语言的心得,我觉得写作尤其最重要的注意的是动词。名词是决定了这个文本的丰富,那么动词就决定了这个文本的生动。古典语言里面的很多动词啊。《水浒传》里面有好汉,让店小二上菜的时候说店小二“铺下一盘牛肉来”,就是这个“铺”字,马上就有画面,非常豪放,然后把这个桌面都盖得满满当当的,牛肉一直上面摆满。我觉得特别形象。《金瓶梅》里面说“一个人影在屋子。”这是一个词性转换,非常有意思,就是像影子那样藏着,非常简洁形象。《好人宋没用》的语言特色就是语言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小说的时间跨度,是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九五年,这几十年的时间感,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用语言营造一种古旧的氛围。在小说里写宋没用一家刚刚坐船从苏北到上海,描写初见上海,大量的名词堆叠使用,会让人有琳琅满目之感,而且名词本身就是有年代感的。在我运用语言时,我是很重视名词和动词的。名词能够成全文本的丰富性,而动词才能够体现准确性,形容词副词之类能少用的时候尽量少用。我写的后半部分的那年代背景就靠近当下了。我这里的句子就比前面摘引的这一段更长,语感上也更为现代。就表明一九四九年是一个年代上重大的分界。我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的这种细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一九四九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运用方言的理解啊我的《好人宋没用》和《浮生二十一章》都使用了泸语。我刚写的时候,认为南方的方言是吃亏的,因为我们的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我虽然也坚持这个判断的,但逐渐意识到,在地域背景明确的小说当中,方言也是可以并且应该被运用的,这就是人物和叙事有着双重意义,至于能否把这个小说写得气脉贯通,并且让所有的汉语读者看懂,这取决于它和上下文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总结一下关于怎样营造故事氛围呢?我们讲了作者对叙述的速度感要有精确把握,写出复杂人性,让人物角色自己发声,用独特语言细腻表达人物与场景。我也想强调一下啊,我们究竟怎样理解小说的本质,小说的逻辑。小说家的创作是一个较低层面上的模拟创始行为文学作品,完全是个人精神的产物。文学逻辑其实是一样的,都揭示了小说的本质和小说的逻辑,也就是创造的力量,语言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方周末虚构写作课”听课笔记3:任晓雯《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dp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