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明朝书画家,晚明的董其昌能排名第一位了。
他不仅书画俱佳,在绘画理论和书画鉴赏等方面的见解也一直影响到今天。
董其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董继昌的祖上曾在宋朝做过大官。不过到董其昌父亲这一代时,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仅靠着二十亩薄田度日。
董其昌出生于1555年,他自小聪明过人,且勤奋好学,常受到周围人的夸奖,所以年少时自视颇高,很有些傲气。
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考,因为写字太差,被考官评为了第二名。
要说明的是,这不是考官的个人主观判断。当时的考试,字写得怎样,也是考卷评分的标准之一。
董其昌为此深受刺激,回来后即开始苦练书法,后来竟成了一代书法家。
同时他对绘画也很感兴趣。
1574年,20岁的董其昌结识了项元汴。
当时的项元汴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收藏家了。现在博物馆的书画作品中,不少都能见到项元汴的收藏印。
在项元汴那里,董其昌见识到了大量的古玩名画,纵观“晋唐真迹”,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同时,张元汴比董其昌大了三十多岁。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前辈,他给董其昌讲授了很多书画方面的知识。在增强了他的艺术修养的同时,更给董其昌种下了热爱书画、收藏书画的种子。
晚明时期的华亭(属上海),收藏活动蔚然成风,书画市场十分活跃。董其昌与那些文人书画家们来往频繁。
当时的董其昌不过二十几岁,能与比自己年长、比自己阅历丰富的一众名人相处愉快,说明他不仅很有才学,情商也蛮高的。
万历十六年到十七年,董其昌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进入了翰林院。
在翰林院学习期间,董其昌经常与众人一起品评名家字画,交流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书画鉴赏水平。
三年后,翰林院学习期满,董其昌被留馆授编修一职。
不过,董其昌却在这个时候请假回家了。
年少时候的董其昌一心苦读诗书,求取功名。
等到走进官场,才发现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一不留神就身陷囵圄,甚至性命不保。
他难免心生恐惧,产生了退意。
回到家乡以后,董其昌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开始着手字画艺术品的收购。
董其昌收购字画,一方面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是为了临摹学习,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
两年以后,他又回到了北京。
1593年,董其昌被任命为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开始了陪太子读书的日子。
这份工作,给董其昌带来的是巨大的声名。
1596年,董其昌为离职回乡的友人作《燕吴八景图册》。
这本图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董其昌早期绘画作品的代表作。
燕吴八景图册他还经常奉旨外出。工作之余,游历名山大川,见识并且收购了各地的不少名画。
其中,《富春山居图》是他收购的最为得意的绘画作品,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做了题跋。
这个时期的董其昌,随着见识的增长,已经成为了一流的书画鉴赏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