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两个性格、人缘都很好的女孩子闹矛盾了。
起因是小雨看到小佳和隔壁班的女生一起手拉手很亲密,于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对小佳说要和她绝交,小佳一听大哭了一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我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了,虽然有老师处理了,但很明显两个孩子之间似有隔阂,吃饭都不坐在一块了。
我立马给孩子打过去语音电话,想听听当事人的感受。小雨和小佳两个孩子一块儿接的电话,两个小姑娘语气轻松,似乎已经忘了昨天的小插曲。
我先让她们分别说了说昨天事情的前因后果,果然和上面我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的差不多。
于是接下来,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对两个孩子的行为和心情表示理解;
我告诉两个孩子,我也曾像她们那么大的时候过,我也曾像小雨那样咄咄逼人直表胸意过,我也曾像小佳那样手足无措失声痛哭过,我也曾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而自我怀疑过,我也曾……
第二,对两个孩子的目的进行剖析
我问小雨说“要绝交”的目的是什么,是真的想和小佳绝交吗?小雨否认了,她告诉我们,她是吃小佳和那个女孩子的醋了,她感觉没有安全感。
我接着问小佳“崩溃大哭”的原因是什么,小佳说自己接受不了小雨要和自己绝交,她不想失去小雨这个最好的朋友。
——于是,我问她们,此时此刻仍旧把彼此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吗?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是”。我接着问她们,以后还想继续和对方做好朋友吗?两人依旧回答一样:是!
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之所以会发生此次矛盾的核心原因正是两个孩子把对方的友情看得太重,而一个不会采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另一个不会用正确的办法去应对。
第三,对两个孩子的方式进行教育
我把存在的问题如实告诉了两个孩子。
小雨很在乎小佳,所以会吃醋,但是她采用了类似“威胁”的暴力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小佳也很在乎小雨,所以当听到要绝交的时候才会崩溃大哭!在这点上,是小雨的方式过分了。
我反过来问小雨,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会不会更好呢?比如:小佳,你刚才和另一个女生好亲密,我有点不舒服,因为我感觉你和她的关系比和我的更好。如果你能给我点暗示,我就不会想这么多了!
小雨赞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同样,当小佳听到小雨的话时,如果能进一步主动沟通交流,可能也不会导致此次的矛盾。
第四,对两个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
我问她们对彼此心里还有什么困扰的地方吗?小雨又再次提到了“安全感”的问题,而小佳则提出了希望小雨能多给自己些“自由”的选择。
于是,我跟孩子们指出了她们心里的需求:小雨希望小佳能在乎和重视自己,让自己感觉是小佳最好的朋友;小佳则希望小雨能够信任自己的确把她当成最好的朋友。
两个人都非常同意我的分析。接下来就要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了。
第五,对两个孩子的相处进行指导
我对两个孩子的未来相处之道给出了建议,如果两个孩子想要持久的高质量友情,一定要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保持高效沟通。
目前的阶段,两个孩子可以共同制定一份闺蜜契约。所谓“契约”,便是指两个孩子共同遵守的约定。在这份契约里,可以写清楚双方都不喜欢的事情和都非常喜欢的事情。
在那之后,双方的底线都尽量不去触碰,双方都喜欢的事情两个人就尽量多去做一些,如此维系的感情,一定会让这两个孩子都刻骨铭心。
其中小雨问到如果两个人的点产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我抛出了“适时把握度”的观点,这里的“度”就需要两个孩子去共同探讨,哪些行为超过了“度”,哪些行为在“度”的范围之内。
第六,对两个孩子的担忧进行分解
最后,两个孩子在“友情相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我让她们课下一一列出来,等我回学校了,再专门找个时间,和她们一对一地沟通交流。接着,我听出了孩子语言里的如释重负的轻松,这一次,我相信是发自内心的放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