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富了,可如今社会却给我一种“贫乏”的感觉,即“汲汲于富贵”的状态。
总是能看到各大平台热搜榜上,有关于如果依靠写作、开淘宝或者其他方式迅速致富的文章,其中不少是针对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
也有听到新闻上说,大学生为了想做小生意借了校园贷,虽然起初数目很小,但最后利滚利,一发不可收拾。
老实说,我也曾经对“赚钱”这件事比较急切。我曾疯狂地寻找各种资讯,给各种网站投放简历,还差点落入国外自由职业网站骗钱的圈套。前前后后做过家教,接过一些笔译。给我总体的感觉是得不偿失,花费的时间与获得的回报反差较大。
大学生的劳动力还是十分容易收到剥削的,因为我们羽翼未丰,而又是处于雇主市场。当然成功“致富”的案例确实存在,但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往往到最后会发现不如“投资”一下自己,静下心来多看看书,多思考,练练真正的写作,会更加有益。
冷静下来后,我对我想要“赚钱”的欲望做了一定的分析,发现也挺有意思。
首先,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自己的家庭条件算得上小康水平,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但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父母的恩德需要回报(这与西方父母强调“无条件之爱”有所不同)。
在中国家庭传统模式下,父母也是最无私的,能够为孩子舍弃一切。但是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这一切,对于小孩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压力。作为孩子,我们眼见着自己读书、出国、购物所花费的钱财,心中难免有一种“愧疚”的心理,自然而然地想要赚钱,花自己的钱,甚至能够为父母分担。
其二,市场上风靡的“成功学”的影响。许多书店、购书平台上,有关成功学的书一直都在畅销榜,而真正的经典却受尽冷落。成功学的流行,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它相当于给人们打了一剂鸡血,而这一剂鸡血很容易让人上瘾。成功学不但能让人瞬间觉得要大干一场,而且能放大自我,使人们认为自己能达到任何的目标,能做下一个马云,先赚一个亿,却忽视了现实的局限性。
所以,许多年轻人脑子一热,准备埋头赚钱了,但大多数人坚持了一天,第二天没看到成效,就默然放弃了,又需要另一成功学的说辞来安慰、“激励”自己,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最后一事无成,落得满身疲惫。
其三,网络媒体的放大作用。它能加速上述“成功学”和社会急躁心态的传播,为人们展示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机会,从而引发一种对金钱的渴望。但其实很多时候,那是一种假象,人们最终会发现,面对那么多的机会,能属于自己的、自己能够选择的其实是极少数的。
话说回来,追求名利并不是一件坏事。像日本如今的社会,都在鼓励年轻人多些进取心,而对名利、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正是进取心的一大表现吗?但是,凡事过了一个度,就会呈现一种病态的发展,所以需要有所克制。冷静下来多想想,这真的我们想要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