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野蛮成长”的路上,一定会被一些人和事,影响到我们的决定。
这个时候,不要花太多精力去改变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尽早的完成当初的目标,完成原始财富积累,然后才有可能让下一个目标尽早落地,实现快速崛起。
某房地产销售总经理,在万达有VIP停车位,座驾是奔驰G500。
做销售,放下面子,没有架子,向路人90度鞠躬,诚意满满的态度,现实中不多见,内心对他充满了敬意。
讲真,我觉得他是一位有尊严的销售。
因为他的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的,一个人能承受什么,就能成就什么。
这让我想到两个人:一个是58同城的姚劲波,另一个是京东的刘强东。
当年姚劲波创立58同城,就一张桌子,三个人坐着,每人前面放着一部电话,每天就疯狂的打电话。还没多久,就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那年,账上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搞流量全部烧光了。
后来,姚劲波忍痛割爱卖了个域名,换了几十万出来给大家发工资。约了团队几个人就在旁边的咖啡厅见面,几个人都说要走,姚劲波咣当就给搞哭了,说你们走了,我怎么办……
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没人知道它能走多远,目前又面临没钱、没人的困局。那段时间对姚劲波来说,真的特别艰难。
后来在一次访谈录里,他调侃道:当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创业真的太难了!如今看见的都是光鲜,曾经看不见都是苟且。
现在58同城起来了,市值40亿美金,业界风投圈普遍认为,全凭姚劲波身上有一股劲。
当年,为了从赶集网把陈晓华挖过来,他每天打电话,托朋友介绍,可人家根本不鸟他。那天姚劲波实在没辙,放下面子跑到赶集办公楼下打电话说,我就在你们楼下,你不下来我就上去了。陈晓华被他搞得实在没办法,在楼下的咖啡厅见了一面。
当时,陈晓华在赶集做流量很厉害,属于有职业、没事业那种高级白领,在公司也没什么话语权,一直心有不甘。最后,陈晓华被姚劲波说服了,决定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在这个过程里,姚劲波回忆到,他当时说得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
其实,在职场上混的越久,年龄越大,我们看待拿的那份薪水的角度就不同。你看重的是稳定,还是挑战;是职业,还是事业。
如果你选择了挑战和事业,那注定走上了独自创业的道路或者成为合伙人,不是说做职业经理人不好,而是创业去干一番事业,你的人生几十年就像波线图一样刺激、精彩。
但是,干事业很多时候,是你一个人在扛。你不知道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一片绿洲,你将承受别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痛苦,压力,诱惑,打击和责任。
只要那份事业是为自己干的,哪怕成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你也会坚持下去,做事的心态完全不一样的好嘛。
比如,从中关村起步的刘强东,当年和投资人说,我想融100万,先把哥们几个的工资发了……然后他继续干下去,没过三个月钱烧光了,又来要钱,很多人都躲着他,不想见他。
我就特别佩服他这股“要钱不要脸,干活不要命”劲,连续亏损16年,再困难却依然坚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事业。
屡次被投资人拒绝在门外,像回一个要饭的叫花子,难道刘强东不要面子?难道他不知道什么是自尊心?当然不是。
作为一个创业者,只有把企业做起来了,做漂亮了,就是你的面子。这个过程,哪怕受再多的委屈,也要坚持下去。
就像今日资本的徐新说的,我看到刘强东身上有一股打不倒精神劲,这才是他最大的资本,他承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压力,还挺过来了,我觉得他能成,最后我投了他。
3 时代没有好坏,格局决定成败其实,我们无论谈职业还是事业,归根结底都是在说人,你看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总有人说错过了这个时代一次次机遇,也总有人抓住了一两次风口,一下子起来了。
试问,这两种人,真的智商差别很大吗?当然不是,甚至第一种人有时比第二种更聪明。
时代没有好坏,格局决定成败。
比如说,上海的房价,几年前身边有人用发展的眼光说,这个时候是最便宜的。可永远有人站出来说不能买,房价太高了,泡沫太大,不能做接盘侠,房价早晚得崩盘的。直到现在,还有人这么说。
再比如,一些人今天发这个项目给我,说星哥这个项目不错,介绍给你。没过一个月,又说另一个项目不错,星哥一起来做吧,上次那个项目不做了。我擦……
就是因为格局太低,考虑得不够远,很多人每次开始一个事情,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然后说,这个事情不行。很多人,就浪费了自己的一辈子,一直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怪圈里打转。
所以,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从而决定了职业方向是否正确。无论我们选择是在职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千万不要说未来发展怎么不好,于是不停的换,最后总是在错过一次次机遇。
其实,你最大的运气就是,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能成。
然后拼命干,一切都会为你让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