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唯愿灵 光普万方

唯愿灵 光普万方

作者: 大龙10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06:09 被阅读0次

    书名: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
    作者:粲金居士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ISBN:9787507544558

    《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读书笔记

      李叔同的《送别》,让人愁肠寸断,它字字珠玑,哀艳柔美,瑰丽了一百多年。
      从李叔同转变为弘一法师,是真正的大智慧,是领悟了人生的终极奥义。智者总能先行一步。我等凡夫俗子望尘莫及。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今日在月华下饮酒唱和,不知今夕何夕,明日一挥手又成为路人。飘零,不仅在版图上,亦在心灵里。年少时不知愁为何物,却一再登上层楼,将淡而轻的愁绪折叠成一首首卖弄才情的小诗。岁月渐长,领略世间风寒雨霜后,方才明白,忧愁已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却又无法言说,不可言说。
      走得太远,时常忘却当初为何出发。此时,唯有回归自我与本真,生命才有深沉的质感。

    一、人生三种境界

      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

    • 第一物质
      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 第二精神
      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 第三灵魂
      “人生欲”很强,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弘一法师是第三种境界。“只有深刻经历过红尘的人,才能如此坚决地放弃红尘”,他跨过物质与精神,勇猛迈向灵魂的最高处,去“探寻人生的究竟”。他开始芒鞋破钵走天下的灵魂之旅。

    二、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向来都是婉曲崎岖的,难免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如若停下来,眼前只会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以及望不到边际的汪洋。但假若继续向前寻觅,或许会在重峦叠嶂之外,看见掩映着的柳暗花明。

      每人都会从此岸渡到彼岸,唯有经过孤独、寂寞、萧索、冷寂、凉薄,而后走过曲折山径,听到来自灵魂山谷的回声,方才看得清过往、当下,甚至能预见未来。

      人世间,万事万物皆以矛盾的姿态存在,得到与失去如是。

      远山衔着夕阳,群鸟飞过不留痕。心有所属,船已起程。

    • 走向哪里?彼岸。
    • 可有方向?心间。

    三、灵魂皈.依

      每一条路,都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光阴,都用身心细细体会。胸中荡着清气,眼中满是安详。
      流水涓涓而流,树叶飒飒而响,自然之声并非入了耳,而是入了心。

      万物无定,云可升腾成千万种姿态,岿然不动之山亦是如此。近看时,山色为青;走远一些,青则转浓,变为墨绿;及至遥望时,唯见靛蓝涌动。

      天气时晴时雨,月时盈时缺。所有的路,都要走遍,才能领悟经-书所言。

      舟在水中行,留下一道长长的水波。空中一只鸟迅疾而过,落下几声啼鸣。弘一法师手持锡杖,临风而立,默然不语。世界千姿万态,他在修行之后渐渐只看到一种形态——静。

      天空明净如洗,心中杂念戒除,眼中一景一物,皆是上苍的恩惠。
      路渐渐从脚下延展到心中。

      空谷幽涧,佳蕙生焉。晨晓清气入鼻,黄昏梵音响起,弘一法师心中是淡淡的欢喜,仿佛已入永生之境,不知今夕何夕。

    四、修行即是修心

      修行即是修心,虔诚谦卑是通往清净之界的佳境。

      佛-家有“三无漏学”: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以戒为首。

      有僧人从门外走过,印光法师从不抬头看一眼。他始终专注当下之事,像是空谷幽兰,纷纷开且落;又像是深潭之水,不起一丝波澜。雨湿窗台,印光法师并不将晾在外面的衣服拿进来。顺其自然,他说。

    心有曙光,路途自现;专注当下,心无旁骛;以身示法,胜过闲谈。

    五、生活的真味

      生活的真味是什么,是美味佳肴,还是欢愉欣悦?
      艺术的真谛寄存在哪里,是在风雅的诗画中,还是日常的言行举止间?

      日后回想起这次短暂的相聚,夏丏尊仍心有戚戚:“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当见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愉悦安宁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得的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束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愿灵 光普万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ov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