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课间,她来了。
在我身边,很有礼貌地站好,把物理学案恭恭敬敬地递过来,轻声说:“老师,您布置的作业我都安排下去了,并且已经让同学订正答案。下一节物理课我们是讲题还是讲新课?”说话语速很快,表达清晰,干净利落。她是我的物理课代表,高高瘦瘦, 长长的头发,清秀的脸庞,很好看的眉毛,每一次说话,都是眼睛先笑,很灿烂。
在她要转身走的时候,我说:“XH,这段时间状态不错哈。一定加油!”她回转身,站稳,非常开心地说:“老师,您说的太对了!当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的时候,其它所有的事情都打扰不到我了。谢谢您,老师!”连说几个谢谢,姑娘竟然弯腰,鞠躬,向我表达谢意,我被这孩子的仪式感吓到了,以致她走后好久,我还会想想就笑。
前不久的事情,又重现在眼前。那是上一次学情考后,晚课间,她非常崩溃地找到我,梨花带雨,泣不成声。她说,考试后,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意,但又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压力很大。晚上会失眠,很晚才睡着,有时候还睡不着。她甚至无助地说:“老师,我很害怕,我感觉自己快抑郁了。可是我把我的状况和妈妈说的时候,她在电话的那头只是一味地对我说,要我自己调节,自己调整。如果我能自己调整 ,还会找她,和她说吗?我不会,我真的不会,我不会调整!”她连说了好几个我不会,我有些心疼,默默看着,静静地听着。
我们之间静默了更久,给她平静情绪的时间,也是自己思考的过程。我和她说情绪人人有,允许自己低沉,焦虑,消极,自我否定。但一定要寻找情绪的源头,客观冷静地去思考。考试成绩如果纵向比,在班内二十名左右 ,是可以的。可能相比自我要求有差距。一说明成绩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二说明你是一个进取的学生。引导她接纳自己,理性面对现状,后积极想办法。客观回想学习的方法和状态。比如:时间有没有花的够?花上的时间有没有真正有实效?如果有时间没成绩,那一定是学习方法或效率出了问题。怎样去改进方法和利用时间?
从她的实际出发为她出谋划策。要做时间的主人,合理规划。文科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应该把时间化整为零。理科学习,重在思考分析,应该把时间化零为整。真实,每一天落实,晨读和课间饭空留给文科,下午和晚间两节自习给理科做题。每一天要有小计划,一天一总结,要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沟通最后我问她还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她说晚自习后想回家。我允假,并嘱咐回家后和父母好好交流,回家好好睡一觉。我和她开玩笑,如果一晚不够,可以许假几个晚上。
她走后又特意留言她妈妈,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倾听也是疗伤的良药,尤其是自己的妈妈。和妈妈交流中还了解到,她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身边渡的,留守,爸爸妈妈迫于生计,在外地上班。妹妹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长大。妈妈说她们母女之间总有些生疏和距离感,沟通不顺畅,妈妈觉得欠孩子童年的陪伴,作为补偿,不想太严格要求和规矩她,而在她总感觉妈妈爱妹妹比她多。
在后来的沟通和交流下中,我会有意识地和H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交流,和自己的妈妈也许有一点点隔阂,但可以用真诚暖心和爱去缝合。包容,同理,共情,甚至教她有意识地观察体会父母平时的辛苦付出和关爱。
有一天晚自习,她找我请假说回家去为妈妈过生日。很开心,应该母女和好如初。
现在的她乐观开朗,阳光灿烂。我会不定时问她学习状态,她总会说:“老师 ,没事了。从那次您和我聊天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好了。”
其实,每一个人在所交往的人的身上都会偶尔看到自己的镜像,尤其是老师在自己学生的身上,老师的言行不经意间投射出去,产生很好的影响。在她们成长阳光中会感到温暖和欣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学生的长者,专业的教育人,一直有一小小奢望,尽自己所能,尽自己所长,努力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教育学的实质是关系学,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理顺了教育的关系,就理顺了教育。师者之于学生,爱是条件反射,几近本能,就像父母之于子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师之爱生何尝不是为之计深远?
老师爱学生,不用轰轰烈烈 ,也不用惊天动地,爱在细节,爱在平时,爱在小处。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健康,尤其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健康成了一个时代课题,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焦虑、双向……抗挫能力弱,缺少排忧解难的方法,容易走进自我思维的漩涡,无法自拔。及时发现,时时疏导,帮助重建,引导健康成长。近期在读露易丝•海的大作《生命的重建》,不仅疗愈自己,也生出帮助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听蔡如明老师的《从天赋到天赋力》,说每一个孩子,学习、生活需要的智慧和天赋都本自具足,就是本身就具有,并且足够。作为老师或家长应该用心思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的内驱力,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他们的优势和特长。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爱,自律,自信,自强!学得从容,长得淡定,活得舒畅,过得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