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作用域
变量作用域指的是变量生效的范围,主要分为两类:==局部变量
==和==全局变量
==。
-
局部变量
所谓局部变量是定义在函数体内部的变量,即只在函数体内部生效。
def testA():
a = 100
print(a)
testA() # 100
print(a) # 报错:name 'a' is not defined
变量a是定义在
testA
函数内部的变量,在函数外部访问则立即报错。
局部变量的作用:在函数体内部,临时保存数据,即当函数调用完成后,则销毁局部变量。
-
全局变量
所谓全局变量,指的是在函数体内、外
都能生效的变量。
思考:如果有一个数据,在函数A和函数B中都要使用,该怎么办?
答:将这个数据存储在一个全局变量里面。
# B函数想要a的取值是200
a = 100
print(a)
def testA():
print(a)
def testB():
# a = 200 # 如果直接修改a=200,此时的a是全局a还是局部a? -- 得到结论:这个a是局部变量
# # 因为在全局位置(B函数调用后)打印a得到的不是200而是100
# print(a)
# 想要修改全局变量a,值是200
global a # 声明a为全局变量
a = 200
print(a)
testA()
testB()
print(a)
总结:
1. 如果在函数里面直接把变量a=200赋值,此时的a不是全局变量的修改,而是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一个新的局部变量
2. 函数体内部修改全局变量: 先global声明a为全局变量,然后再变量重新赋值
思考:testB
函数需求修改变量a的值为200,如何修改程序?
a = 100
def testA():
print(a)
def testB():
a = 200
print(a)
testA() # 100
testB() # 200
print(f'全局变量a = {a}') # 全局变量a = 100
思考:在testB
函数内部的a = 200
中的变量a是在修改全局变量a
吗?
答:不是。观察上述代码发现,15行得到a的数据是100,仍然是定义全局变量a时候的值,而没有返回
testB
函数内部的200。综上:testB
函数内部的a = 200
是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
思考:如何在函数体内部修改全局变量?
# B函数想要a的取值是200
a = 100
print(a)
def testA():
print(a)
def testB():
# a = 200 # 如果直接修改a=200,此时的a是全局a还是局部a? -- 得到结论:这个a是局部变量
# # 因为在全局位置(B函数调用后)打印a得到的不是200而是100
# print(a)
# 想要修改全局变量a,值是200
global a # 声明a为全局变量
a = 200
print(a)
testA()
testB()
print(a)
总结:
1. 如果在函数里面直接把变量a=200赋值,此时的a不是全局变量的修改,而是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一个新的局部变量
2. 函数体内部修改全局变量: 先global声明a为全局变量,然后再变量重新赋值
多函数程序执行流程
一般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一个程序往往由多个函数(后面知识中会讲解类)组成,并且多个函数共享某些数据,如下所示:
- 共用全局变量
# 1. 定义全局变量
glo_num = 0
def test1():
global glo_num
# 修改全局变量
glo_num = 100
def test2():
# 调用test1函数中修改后的全局变量
print(glo_num)
# 2. 调用test1函数,执行函数内部代码:声明和修改全局变量
test1()
# 3. 调用test2函数,执行函数内部代码:打印
test2() # 100
- 返回值作为参数传递
def test1():
return 50
def test2(num):
print(num)
# 1. 保存函数test1的返回值
result = test1()
# 2.将函数返回值所在变量作为参数传递到test2函数
test2(result) # 50
函数的返回值
思考:如果一个函数如些两个return (如下所示),程序如何执行?
def return_num():
return 1
return 2
result = return_num()
print(result) # 1
答:只执行了第一个return,原因是因为return可以退出当前函数,导致return下方的代码不执行。
思考:如果一个函数要有多个返回值,该如何书写代码?
def return_num():
return 1, 2
result = return_num()
print(result) # (1, 2)
注意:
return a, b
写法,返回多个数据的时候,默认是元组类型。- return后面可以连接列表、元组或字典,以返回多个值。
函数的参数
-
1 位置参数
位置参数:调用函数时根据函数定义的参数位置来传递参数。
def user_info(name, age, gender):
print(f'您的名字是{name}, 年龄是{age}, 性别是{gender}')
user_info('TOM', 20, '男')
注意:传递和定义参数的顺序及个数必须一致。
-
2关键字参数
函数调用,通过键=值
形式加以指定。可以让函数更加清晰、容易使用,同时也清除了参数的顺序需求。
def user_info(name, age, gender):
print(f'您的姓名是{name}, 年龄是{age}, 性别是{gender}')
# 调用函数传参
user_info('ROSE', age=20, gender='女')
user_info('小明', gender='男', age=18) # 关键字参数之间不分先后顺序
# 位置参数必须写在关键字参数的前面
# user_info(age=20, gender='男', 'TOM')
注意:函数调用时,如果有位置参数时,位置参数必须在关键字参数的前面,但关键字参数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
-
3.缺省参数
缺省参数也叫默认参数
,用于定义函数,为参数提供默认值
,调用函数时可不传该默认参数的值(注意:所有位置参数必须出现在默认参数前,包括函数定义和调用
)。
def user_info(name, age, gender='男'):
print(f'您的名字是{name}, 年龄是{age}, 性别是{gender}')
user_info('TOM', 20)
user_info('Rose', 18, '女')
注意:函数调用时,如果为缺省参数传值则修改默认参数值;否则使用这个默认值。
-
4.不定长参数
不定长参数也叫可变参数。用于不确定调用的时候会传递多少个参数(不传参也可以)的场景。此时,可用包裹(packing)位置参数,或者包裹关键字参数,来进行参数传递,会显得非常方便。
- 1.包裹位置传递
def user_info(*args):
print(args)
# ('TOM',)
user_info('TOM')
# ('TOM', 18)
user_info('TOM', 18,28)
注意:传进的所有参数都会被args变量收集,它会根据传进参数的位置合并为一个元组(tuple),args是元组类型,这就是包裹位置传递。
- 包裹关键字传递
def user_info(**kwargs):
print(kwargs)
# {'name': 'TOM', 'age': 18, 'id': 110}
user_info(name='TOM', age=18, id=110)
综上:无论是包裹位置传递还是包裹关键字传递,都是一个组包的过程。
拆包和交换变量值
-
1 拆包
-
1-1 拆包-元组
def return_num():
return 100, 200
num1, num2 = return_num()
print(num1) # 100
print(num2) # 200
1-2.拆包-字典
dict1 = {'name': 'TOM', 'age': 18}
a, b = dict1
# 对字典进行拆包,取出来的是字典的key
print(a) # name
print(b) # age
print(dict1[a]) # TOM
print(dict1[b]) # 18
交换变量值
需求:有变量a = 10
和b = 20
,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方法一
借助第三变量存储数据。
# 1. 定义中间变量
c = 0
# 2. 将a的数据存储到c
c = a
# 3. 将b的数据20赋值到a,此时a = 20
a = b
# 4. 将之前c的数据10赋值到b,此时b = 10
b = c
print(a) # 20
print(b) # 10
方法二
a, b = 1, 2
a, b = b, a
print(a) # 2
print(b) # 1
引用
在python中,值是靠引用来传递来的。
我们可以用id()
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为同一个值的引用。 我们可以将id值理解为那块内存的地址标识。
- int 类型
# 1. int类型
a = 1
b = a
print(b) # 1
print(id(a)) # 140708464157520
print(id(b)) # 140708464157520
a = 2
print(b) # 1,说明int类型为不可变类型
print(id(a)) # 140708464157552,此时得到是的数据2的内存地址
print(id(b)) # 140708464157520
- 列表
aa = [10, 20]
bb = aa
print(id(aa)) # 2325297783432
print(id(bb)) # 2325297783432
aa.append(30)
print(bb) # [10, 20, 30], 列表为可变类型
print(id(aa)) # 2325297783432
print(id(bb)) # 2325297783432
2 引用当做实参
- 定义函数: 有形参
1.1 访问打印形参看是否有数据
1.2 访问形参的id
1.3 改变形参的数据,查看这个形参并打印id,看id值是否相同 - 调用函数 -- 把可变和不可变两种类型依次当做实参传入
def test1(a):
print(a)
print(id(a))
a += a
print(a)
print(id(a))
b = 100
test1(b)
c = [11, 22]
test1(c)
image.png
可变和不可变类型
所谓可变类型与不可变类型是指:数据能够直接进行修改,如果能直接修改那么就是可变,否则是不可变.
- 可变类型
- 列表
- 字典
- 集合
- 不可变类型
- 整型
- 浮点型
- 字符串
- 元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