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西里
想起我自己的一则旧事:
去广东某市打单,同行的还有另一个男同事,他负责后勤,我负责财务部分。这次合作的是一个新来的销售,在第二天进行预销售访谈的时候,他一直跟在我后面,当时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在访谈结束回来写方案建议书的时候,他给我打来电话,说客户IT想让我们再次确认一下法人相关信息,并叫我去和财务核实一下。好吧,虽然这个要求有点怪,也虽然在初始访谈的时候我也早早就确认过这个信息,但既然他这么说了,我也就去核实了,对方财务非常明确的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天真的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简单,然而短短一天后,这个销售再次打电话叫我去确认同样的信息,excuse me? 我真的是一头黑人问号。
事后才反应过来,大概我这是遇上了人生第一次职场性别歧视了~~~
话说当时,我已经从业有个7-8年了,大概是之前遇到的客户和同事都太好了吧~
关于性别歧视,可以参见之前挺红火的一个twitter上的故事:
“This Viral Twitter Thread About Two Coworkers Who Swapped Names At Work Shows How Subtle Workplace Sexism Can Be”
没有google的同学可以参见知乎上的一个介绍这个故事的帖子。
这是个关于一男一女两个同事,互换名字后的职场故事,仅仅因为从一个女性名字变为男性名字,就可以大大提升和客户的沟通效率,反之则大大降低,和个人能力无关。这个故事发生在2017年的美国,并不是什么陈年旧事。
歧视这件事情,已经从赤裸裸的状态,慢慢的转入地下,变得更为隐蔽和深藏不露了,能拿出来开玩笑的一般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儿,真正有影响的那些都被深深的埋着的,甚至有很多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借一张最常见心理学的冰山图来说就是,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当然,事情总是要辩证的看两面。
Stereotype,中文一般翻译为“刻板印象”,也许这个词你粗一看觉得是个贬义词,但实际上,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不是听着觉得有点奇怪和违反直觉?
然而,你可反过来这么想,如果没有这个“刻板印象”,那么每次你遇到一个新的人,你都得单独分析,无法用性别、肤色、职业、学历、籍贯等一切可以推导这个人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会是多可怕。你必须通过和这个单独的人的单独交流沟通过程来慢慢分析熟悉他或她,这无疑是个悠长的过程,费时费力。遇到每个人你都这么玩,大概从早忙到晚,不睡不吃,也“认识”不了多少人吧。
恩,现在,你明白这个“刻板印象”的重要性了,专业一点说,叫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大部分时候只能走个“捷径”,通过性别、肤色、职业、学历、籍贯等等快速推导对一个人的认识。有意思的是,心理学的实验们表明,这种“捷径”在很多时候的有效性是相当不错的,对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这个实验:
可以用google的欢迎自己查询原文啊。这里就简单复述一下:
这个研究选取了2006年财富500强公司列表中的前25名,和后25名,然后分别找到了这50家公司的CEO的照片。然后他们把这50张照片裁剪成只有脑袋,没有衣服什么的其他配饰之后,将这些纯脑袋们展示给100个大学生看,让他们判断每一个脑袋有多大可能性是CEO (按可能性打分从低到高1-7分)。
结果是:平均打分的结果和公司利润排名的一致性非常高~~
所以,刻板印象本身吧,可能准确,可能不准确,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是个多面手呢。
在职场中的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刻板印象呢?
或者你用刻板印象去看待同事和客户的时候,遭遇到什么样的尴尬或是笑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