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作者: 孤傲男孩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08:54 被阅读0次

“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献表明:长期的实验记录证明,同性恋是无法被“矫正”的,性取向无法改变。许多研究人员早已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性恋有深厚的生物医学基础,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

我在百度百科里看到最后一行文字的时候松了一口气,过去的时间里,从外表上给我性冲动的是胸大腿长的姑娘。

多数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我害怕承受“特殊人”所承受的莫名其妙的压力。小时候,家人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要不然长大了会和扫马路的大妈,捡破烂的大爷一样没出息,这仅仅是职业上与主流价值观不同而遭到的轻视之一。主流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咱们可以用来勉励自己,但如果用主流价值观去要求你身边的人,你所见的所有人,这不仅仅是牵强附会,更是道德绑架。

王小波在书里写,应当把同性恋这种现象当做一种自然现象。前面百度百科里也指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天生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高中政治书里,指客观物质。门前长着一棵桃子树,这棵桃子树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东西,你不能指望它长出苹果来。而同性恋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现在的情况是,把同性恋当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好像GAY和蕾丝是会传染的病毒,我们不光敬而远之,更有甚者落井下石进行攻击。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喜欢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来逃避,在对待这件事情上也可以这般呀。说起同性恋者,如果就像说起风雨雷电,春夏秋冬,就像说起你与我,那才是应当的。人与人在某一方面上并不是平等。我们的出生不同,环境不同,造成了我们认知的不同,而我们认知的不同却成为了互相伤害的武器。不了解,所以不评论。由自认为正确的人向他们所认为的错误的人开炮,这种不平等,不就压迫了那部分人的自由吗?

相识相知相爱相守,重点是爱情,是彼此的忠贞。柴静在《看见》里这样写:“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如果真的有同性恋者的爱情忠贞不渝,理所应当得到赞美,像“普通人”相爱到老那样得到尊敬。爱情,你情我愿,关心人家是一男一女,还是两男或者两女干嘛?

同性恋,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假设除去异性相吸的本能,我认为同性之间的相处更让人舒服,比如聊天,吃饭,相比较与某一个不熟悉的女生一起,我更喜欢同室友做这些事情。当然了,这不是说明我们大多数人有同性恋趋向,而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的说话饮食方式。我愿意把一见钟情归结到见色起意,日久生情才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尊重相爱很久的人。

我们经常在娱乐头条里看到某某明星宣告出柜,也可以在新闻里看到同志运动里彩虹旗飘扬,有很多勇敢的人挣脱了环境的束缚,有一些国家也实行了同性婚姻法,我们在慢慢了解这个一直存在但被忽视敌视的现象,更多的是很正面的影响,也有问题。因为与同性之间相处更舒服,就把自己定义为同性恋者。因为喜欢的偶像是同性恋者,就找一个同性恋人伤害自己伤害对方。因为同性恋者会得到更多的目光,就宣告自己是同性恋者博取关注。在说同性恋这个话题之前,先认识一下自己。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想要的?今天刷新闻看到了同性恋者,就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明天看到了关于女权运动的内容,就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我们可以与主流价值观不一样,这个前提是我有自己价值判断的能力,我了解自己。主流价值观与自己价值观不一样,不是善变,不是冲突,不是反社会反人类。圣人,恶魔,哪里比得上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若干年后,我牵着我的小公主走在街上。

“爸爸,爸爸,那两个叔叔怎么牵着手走路呀?”

“你不也是在牵爸爸的手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be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