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因为身体不好被保健品推销员盯上,利用嘘寒问暖拉近感情,最终老太太被骗去会销买了一大堆保健品回去,三年下来共花了32万,但是三年后老太太却在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上去世,保健品公司却未受任何影响。
一位陈姓老人,去青岛帮女儿带娃,不料被当地保健品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被骗取6万余元,推销员许诺可以让老人旅游却一直没兑现。去年1月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后来老人才得知被骗,但是钱怎么也要不回来了。去年3月11日,老人的遗体在海边发现,沙滩上遗落着他的遗书:“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一个卖保健品的推销员被警察抓了,被骗的老人很惋惜,还替骗子求情。警察问为什么?老人说,其实知道是假的,可是那小伙子对自己特别好,嘴特别甜,让自己心里热乎乎的,平时自己的孩子忙,没多少时间陪自己说话。
保健品,在如今的中国,已经牢牢的和老人们绑在了一起,那些深陷保健品骗局里的老人或许也有你我的父母。
很多保健品厂家在宣传的时候,会针对老年人身体的某些痛点来做文章,利用祛风除湿、壮阳补肾、补气健脑、活血通络、防癌抗癌等大肆宣传,在他们口中,保健品仿佛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我们不仅要反问,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老人,执拗地去相信那些推销员所谓的“神药”?
实际上在我国,保健食品在法规中限制的很死,不能宣称任何疗效和治疗作用。按照国家食药监局的规定,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的功能只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等27种。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虽然表面上不能提任何的功效作用,企业就变着法子来口口相传他们的“疗效”,会销、直销铺天盖地。而对于效用,因为安慰效应的存在,再加上个体情况差异,有没有用很难说。
既然保健品的功效这么虚无缥缈
为什么不给父母买些真材实料的藜麦呢?
作为一种有7000年种植历史的食材,藜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更是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荐,难道不比那些保健品推销员更可靠吗?而且藜麦对于老年人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证实,规律性地食用藜麦会减少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来说,藜麦含优质的高纤维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碳水化合物消化缓慢,可以保障餐后血糖水平不会升高太多,它的升糖指数仅仅35,远低于低升糖食物标准,因此可以有效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藜麦是零胆固醇食物,富含植源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欧米伽3含量很高,欧米伽3广泛用于抑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抑郁症、慢性病等,对抑制癌症和增强免疫也效果显著。
藜麦钾元素含量很高,钠的含量却只有小麦的1/8,符合低钠高钾健康饮食标准,每日坚持以藜麦作为早餐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血糖和血压,还可减少心血管病和心脏病的发生。
我们回过头来对比一下保健食品的功能,其实很多地方藜麦都可以胜任,比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减肥、增加骨密度、通便等。
一盒保健品的价格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一斤藜麦仅仅90块,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对保健品趋之若鹜呢?
因为保健品推销员抓住了老年人“孤独”和“怕死”的痛点,推销员有时候比子女都了解老人,你说老人为什么不听那些推销员的话?
2017年4月,75岁的刘姓老人一年花费近十万元疯狂购买保健品的新闻被媒体报道,但她却向记者解释:“明知是骗钱,但喜欢热闹的氛围,能摆脱孤独。只要不让子女知道,不挨骂就行了。”
看到这,我们做子女的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中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已经是很多老人的奢望了,他们现在需要的仅仅是子女的些许陪伴,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
过年的时候,爸妈期盼回家,你说事业正在上升期无暇回去;端午节,爸妈盼着你回家,你说孩子还小不便回家;下个月就是中秋节,你还准备了什么不回家的借口呢?
常常有人问我,到底如何能让爸妈不相信那些卖保健品的人忽悠?我想来想去,这个中秋只有拎几斤藜麦回去,除了好好陪下父母,还要跟他们讲一下藜麦这种神奇“保健品”的功效,希望我这个“保健品推销员”能够合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