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浪歌浅尐
时间几何,何去何从,归于何处,一分一秒我无从追溯。直到有一天时间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我才恍然悟出时间竟可以物质化。
那要从《奇特的一生》开始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寒假是熬夜与长膘的温床,冬的寒冷把人们往被子里送,人们就无法抵挡被窝温暖与安全的诱惑。我在寒假喜欢做的事无疑是躲在被窝里阅读,当我感觉到自己是如此颓废,虚度光阴,便强烈寻找改变的契机,这时《奇特的一生》进入我的世界,我等待它重塑我的时间观。
貌似往往我们想要改变时,总会寻找捷径,抓住眼前的某个契机视为救命稻草,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奇特的一生》中收获新鲜的观点只是暂时的,真正有用的是利用它在行动中改变自己。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利用时间统计法精彩度过一生的人物,他记录时间就像记录生活中金钱的开销一样,这就是“时间开销”并且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用多长时间可以干多少事清晰记录下来,包括猜到自己大概何时死去,这样的人物实在少见。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很多人会说,如果一切都事先安排好了,那生活多没乐趣,人生要过得潇洒,自由追逐。但是当我们在追逐过程中,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并一一达成目标,人生如意,那也其乐无穷。
那怎么把时间物质化呢?主人公柳比歇夫信中写到:“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造物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只要谁愿意,都可以把它从我们的手里剥夺走。人一点也不珍惜别人的时间,虽然它是唯一再怎么也无法收回的东西。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
其实当我们说到任何东西物质化的时候,心里已经下好了定义,运用物质的世界来表达时间。相当于让时间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
看这本书时的自己,那时候或许处于迷茫但又无需担忧未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消耗,看书成了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情。而现在的自己,处于一个即将踏入三十岁的阶段,时间对于我来说不是奢侈品,但是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来说,保持年轻的心态却是奢侈品。在不把时间堪称奢侈品的时候,发现时间的有效率慢慢减少,少到虚度年华的程度,人的成长也开始停止了。
所以对于时间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几年前看的关于时间的书,总觉得能做到细化时间的人是疯子,疯到没有好好享受生活,把时间填的满满的,这样的幸福感在哪里呢?现在回想起来,虚度时光的我才是疯子,别人能把时间格子填满,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时间让我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打败了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侯我看这本书其实也是为自己攒时间。但是因为自己狭隘和偏见,只是觉得这本书水,不就是说一个时间规划的问题吗?犯得着花那么多的篇幅去描写一本工具书。
所以在此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重温,我希望自己可以珍惜时间,学到更多关于更好规划时间的知识。
很难去相信作者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凑的情况下,仍然每天有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连续记录了五十几年。这种方法和习惯耐人寻味。
但其实普通人事很难做到的,那我们能做到的一点就是珍惜时间,把时间物质化。并不是放弃娱乐和休息,只专注于工作,而是把时间放在更多让自己更幸福的地方,充实自己的人生,成长成理想中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