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规范没有规定堆在物理上一定连续,但是实现一般是连续的(比如HtotSpot)。
1. 对象的创建过程
1 检查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有,进行加载、解析和初始化。
2 内存分配。类确定之后,对象的内存就确定了。
内存分配有两种办法:
- 指针碰撞(serial、ParNew)
- 空闲列表法(CMS)
内存分配中的竞争:
- CAS
- 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 -XX:+/-UseTLAB
3 初始化为零值
如果使用额TLAB,该步可以提前至分配TLAB中进行。
4 设置对象头
5 init
2. 对象的内存布局
对象由对象头、实例数据和对齐填充组成。
1 对象头(32位计算机为32位,64位计算机为64位)
- 哈希码、GC分代年龄、锁标志、线程持有的锁、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等。* 类型指针。通过类型指针可以确定属于哪个类。
- 如果是数组,对象头记录了数组的大小。
- 实例数据
- 相同宽度的数据总是被分配在一起。
- 在父类中定义的变量总是在子类前面。
- 填充(32位计算机为32位,64位计算机为64位)
3. 对象的访问定位
- 句柄
reference中存储的是规定的句柄地址,在对象呗移动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而reference不需要修改 - 直接指针
减少了一次内存访问,hotspot采取该方式。
4. 垃圾收集
4.1 分代收集
根据对象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将对象进行分代,堆的内存管理和垃圾收集也根据分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分代主要基于下面两个原因:
- 大多数分配对象的存活时间很短(98%)
- 存活时间久的对象很少引用存活时间短的对象。
- 新生代
- 频率高
- 时间短
- 空间利用率低
- 老年代
- 频率低
- 时间长
- 空间利用率高
- 永久代
垃圾收集器不需要扫描整个老年代就能识别整个新生代中存活的对象,从而缩短mirror gc的时间。主要利用了卡表。
4.2 新生代
新生代采取复制算法,分为Eden区、2个survivor区,比例默认为8:1:1。
- 新创建的对象在Eden创建,如果Eden区空间不够,发起mirror gc。Eden区的对象的年龄都是0。Eden区的内存分配采取指针碰撞,使用TLAB减小竞争。
- 大对象直接在老年代创建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原因:- 容易引起mirror gc(Eden很快就满了)
- 在mirror gc时可能复制大量对象,而且survivor区可能还容纳不了gc后的对象,进而引发老年代担保。
- GC时将Eden区和已使用的Survivor区的对象复制未使用的Survivor区对象。已使用Survivor区的某些对象的年龄可能达到了老年代年龄,会进入老年代(-XX:MaxTenuringThreshold)。
- 空间分配担保。
mirror gc时首先判断每次gc后存活的大小(统计数据)是否大于老年代可容纳大小,如果满足则直接mirror gc(如果gc后发现老年代不能容纳完,进行full gc),否则先进行一次full gc。
涉及到的参数是:HandlePromotionFailure(JDK1.6之后失效) -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需等到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4.3 七种垃圾收集器
如果说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垃圾收集器应该如何实现并没有任何规定,因此不同的厂商、版本的虚拟机所提供的垃圾收集器都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并且一般都会提供参数供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特点和要求组合出各个年代所使用的收集器。接下来讨论的收集器基于JDK1.7 Update 14 之后的HotSpot虚拟机(在此版本中正式提供了商用的G1收集器,之前G1仍处于实验状态),该虚拟机包含的所有收集器如下图所示:
上图展示了7种作用于不同分代的收集器,如果两个收集器之间存在连线,就说明它们可以搭配使用。虚拟机所处的区域,则表示它是属于新生代收集器还是老年代收集器。Hotspot实现了如此多的收集器,正是因为目前并无完美的收集器出现,只是选择对具体应用最适合的收集器。
4.3.1 相关概念
4.3.1.1并行和并发
- 并行(Parallel):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然处于等待状态。
-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运行在另一个CPU上。
4.3.1.2 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就是CPU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即
吞吐量 = 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 垃圾收集时间)。
假设虚拟机总共运行了100分钟,其中垃圾收集花掉1分钟,那吞吐量就是99%。
4.3.1.3 Minor GC 和 Full GC
- 新生代GC(Minor 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Java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夕灭的特性,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具体原理见上一篇文章。
- 老年代GC(Major GC / 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GC,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里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过程)。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
4.3.2 新生代收集器
4.3.2.1 Serial收集器
Serial(串行)收集器是最基本、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收集器,它是采用复制算法的新生代收集器,曾经(JDK 1.3.1之前)是虚拟机新生代收集的唯一选择。它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只会使用一个CPU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在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至Serial收集器收集结束为止(“Stop The World”)。这项工作是由虚拟机在后台自动发起和自动完成的,在用户不可见的情况下把用户正常工作的线程全部停掉,这对很多应用来说是难以接收的。
下图展示了Serial 收集器(老年代采用Serial Old收集器)的运行过程:
image为了消除或减少工作线程因内存回收而导致的停顿,HotSpot虚拟机开发团队在JDK 1.3之后的Java发展历程中研发出了各种其他的优秀收集器,这些将在稍后介绍。但是这些收集器的诞生并不意味着Serial收集器已经“老而无用”,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它依然是HotSpot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默认的新生代收集器。它也有着优于其他收集器的地方: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对于限定单个CPU的环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更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
在用户的桌面应用场景中,分配给虚拟机管理的内存一般不会很大,收集几十兆甚至一两百兆的新生代(仅仅是新生代使用的内存,桌面应用基本不会再大了),停顿时间完全可以控制在几十毫秒最多一百毫秒以内,只要不频繁发生,这点停顿时间可以接收。所以,Serial收集器对于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3.2.2 ParNew 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它也是一个新生代收集器。除了使用多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外,其余行为包括Serial收集器可用的所有控制参数、收集算法(复制算法)、Stop The World、对象分配规则、回收策略等与Serial收集器完全相同,两者共用了相当多的代码。
ParNew收集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图(老年代采用Serial Old收集器):
imageParNew收集器除了使用多线程收集外,其他与Serial收集器相比并无太多创新之处,但它却是许多运行在Server模式下的虚拟机中首选的新生代收集器,其中有一个与性能无关的重要原因是,除了Serial收集器外,目前只有它能和CMS收集器(Concurrent Mark Sweep)配合工作,CMS收集器是JDK 1.5推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收集器,具体内容将在稍后进行介绍。
ParNew 收集器在单CPU的环境中绝对不会有比Serial收集器有更好的效果,甚至由于存在线程交互的开销,该收集器在通过超线程技术实现的两个CPU的环境中都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可以超越。在多CPU环境下,随着CPU的数量增加,它对于GC时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很有好处的。它默认开启的收集线程数与CPU的数量相同,在CPU非常多的情况下可使用-XX:ParallerGCThreads参数设置。
4.3.2.3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也是一个并行的多线程新生代收集器,它也使用复制算法。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特点是它的关注点与其他收集器不同,CMS等收集器的关注点是尽可能缩短垃圾收集时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目标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Throughput)。
停顿时间越短就越适合需要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户体验。而高吞吐量则可以高效率地利用CPU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除了会显而易见地提供可以精确控制吞吐量的参数,还提供了一个参数-XX:+UseAdaptiveSizePolicy,这是一个开关参数,打开参数后,就不需要手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Xmn)、Eden和Survivor区的比例(-XX:SurvivorRatio)、晋升老年代对象年龄(-XX:PretenureSizeThreshold)等细节参数了,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系统的运行情况收集性能监控信息,动态调整这些参数以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者最大的吞吐量,这种方式称为GC自适应的调节策略(GC Ergonomics)。自适应调节策略也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与ParNew收集器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无法与CMS收集器配合使用,所以在JDK 1.6推出Parallel Old之前,如果新生代选择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老年代只有Serial Old收集器能与之配合使用。
4.3.3 老年代收集器
4.3.3.1 Serial Old收集器
Serial Old 是 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使用“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
此收集器的主要意义也是在于给Client模式下的虚拟机使用。如果在Server模式下,它还有两大用途:
- 在JDK1.5 以及之前版本(Parallel Old诞生以前)中与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搭配使用。
- 作为CMS收集器的后备预案,在并发收集发生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使用。
它的工作流程与Serial收集器相同,这里再次给出Serial/Serial Old配合使用的工作流程图:
image
4.3.3.2 Parallel Old收集器
Parallel Old收集器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个收集器是在JDK 1.6中才开始提供的,在此之前,如果新生代选择了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老年代除了Serial Old以外别无选择,所以在Parallel Old诞生以后,“吞吐量优先”收集器终于有了比较名副其实的应用组合,在注重吞吐量以及CPU资源敏感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Parallel Scavenge加Parallel Old收集器。Parallel Old收集器的工作流程与Parallel Scavenge相同,这里给出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收集器配合使用的流程图:
4.3.3.3 CMS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非常符合那些集中在互联网站或者B/S系统的服务端上的Java应用,这些应用都非常重视服务的响应速度。从名字上(“Mark Sweep”)就可以看出它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
CMS收集器工作的整个流程分为以下4个步骤:
- 初始标记(CMS initial mark):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需要“Stop The World”。
-
并发标记(CMS concurrent mark)/预清除:进行GC Roots Tracing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
完成一些要在重新标记阶段完成的工作,即重新遍历那些在标记期间因并发而被改掉的对象。主要是减小重新标记阶段的工作量,从而减小停顿。
- 重新标记(停顿、多线程)
- 重新标记(CMS remark):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远比并发标记的时间短。此阶段也需要“Stop The World”。
- 并发清除(CMS concurrent sweep)
由于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过程收集器线程都可以与用户线程一起工作,所以,从总体上来说,CMS收集器的内存回收过程是与用户线程一起并发执行的。通过下图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CMS收集器的运作步骤中并发和需要停顿的时间:
image优点
CMS是一款优秀的收集器,它的主要优点在名字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并发收集、低停顿,因此CMS收集器也被称为并发低停顿收集器(Concurrent Low Pause Collector)。
缺点
- 对CPU资源非常敏感(多线程GC都会造成load高),吞吐量降低 其实,面向并发设计的程序都对CPU资源比较敏感。在并发阶段,它虽然不会导致用户线程停顿,但会因为占用了一部分线程(或者说CPU资源)而导致应用程序变慢,总吞吐量会降低。CMS默认启动的回收线程数是(CPU数量+3)/4,也就是当CPU在4个以上时,并发回收时垃圾收集线程不少于25%的CPU资源,并且随着CPU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当CPU不足4个时(比如2个),CMS对用户程序的影响就可能变得很大,如果本来CPU负载就比较大,还要分出一半的运算能力去执行收集器线程,就可能导致用户程序的执行速度忽然降低了50%,其实也让人无法接受。
- 要求更大的老年代内存。
1 在GC过程中,在第四阶段才真正的回收内存。
2 标记-清除内存管理造成碎片。
3 浮动垃圾
由于CMS并发清理阶段用户线程还在运行着,伴随程序运行自然就还会有新的垃圾不断产生。这一部分垃圾出现在标记过程之后,CMS无法再当次收集中处理掉它们,只好留待下一次GC时再清理掉。这一部分垃圾就被称为“浮动垃圾”。也是由于在垃圾收集阶段用户线程还需要运行,那也就还需要预留有足够的内存空间给用户线程使用,因此CMS收集器不能像其他收集器那样等到老年代几乎完全被填满了再进行收集,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提供并发收集时的程序运作使用。 - 可能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而导致另一次Full GC的产生,此时会采取Serial old的方式进行GC。
- mirror gc有所延长。mirror gc时会造成年轻代对象升级到老年代,而老年代采取的是空闲列表法(分配内存效率低)。
4.3.4 G1收集器
G1(Garbage-First)收集器是当今收集器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成果之一,它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HotSpot开发团队赋予它的使命是(在比较长期的)未来可以替换掉JDK 1.5中发布的CMS收集器。与其他GC收集器相比,G1具备如下特点:
- 并行与并发 G1 能充分利用多CPU、多核环境下的硬件优势,使用多个CPU来缩短“Stop The World”停顿时间,部分其他收集器原本需要停顿Java线程执行的GC动作,G1收集器仍然可以通过并发的方式让Java程序继续执行。
- 分代收集 与其他收集器一样,分代概念在G1中依然得以保留。虽然G1可以不需要其他收集器配合就能独立管理整个GC堆,但它能够采用不同方式去处理新创建的对象和已存活一段时间、熬过多次GC的旧对象来获取更好的收集效果。
- 空间整合 G1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两个Region之间)上来看是基于“复制”算法实现的。这意味着G1运行期间不会产生内存空间碎片,收集后能提供规整的可用内存。此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时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
- 可预测的停顿 这是G1相对CMS的一大优势,降低停顿时间是G1和CMS共同的关注点,但G1除了降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GC上的时间不得超过N毫秒,这几乎已经是实时Java(RTSJ)的垃圾收集器的特征了。
横跨整个堆内存
在G1之前的其他收集器进行收集的范围都是整个新生代或者老生代,而G1不再是这样。G1在使用时,Java堆的内存布局与其他收集器有很大区别,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虽然还保留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而都是一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
建立可预测的时间模型
G1收集器之所以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是因为它可以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G1跟踪各个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这也就是Garbage-First名称的来由)。这种使用Region划分内存空间以及有优先级的区域回收方式,保证了G1收集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避免全堆扫描——Remembered Set
G1把Java堆分为多个Region,就是“化整为零”。但是Region不可能是孤立的,一个对象分配在某个Region中,可以与整个Java堆任意的对象发生引用关系。在做可达性分析确定对象是否存活的时候,需要扫描整个Java堆才能保证准确性,这显然是对GC效率的极大伤害。
为了避免全堆扫描的发生,虚拟机为G1中每个Region维护了一个与之对应的Remembered Set。虚拟机发现程序在对Reference类型的数据进行写操作时,会产生一个Write Barrier暂时中断写操作,检查Reference引用的对象是否处于不同的Region之中(在分代的例子中就是检查是否老年代中的对象引用了新生代中的对象),如果是,便通过CardTable把相关引用信息记录到被引用对象所属的Region的Remembered Set之中。当进行内存回收时,在GC根节点的枚举范围中加入Remembered Set即可保证不对全堆扫描也不会有遗漏。
如果不计算维护Remembered Set的操作,G1收集器的运作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ing) 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 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并且修改TAMS(Nest Top Mark Start)的值,让下一阶段用户程序并发运行时,能在正确可以的Region中创建对象,此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耗时很短。
-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从GC Root 开始对堆中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到存活对象,此阶段耗时较长,但可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
- 最终标记(Final Marking) 为了修正在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标记记录,虚拟机将这段时间对象变化记录在线程的Remembered Set Logs里面,最终标记阶段需要把Remembered Set Logs的数据合并到Remembered Set中,这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是可并行执行。
- 筛选回收(Live Data Counting and Evacuation) 首先对各个Region中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GC 停顿是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此阶段其实也可以做到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是因为只回收一部分Region,时间是用户可控制的,而且停顿用户线程将大幅度提高收集效率。
通过下图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G1收集器的运作步骤中并发和需要停顿的阶段(Safepoint处):
image4.3.5 总结
收集器 | 串行、并行or并发 | 新生代/老年代 | 算法 | 目标 | 适用场景 |
---|---|---|---|---|---|
Serial | 串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适合对停顿要求不高的应用 | |
Serial Old | 串行 | 老年代 | 标记-整理 | 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CMS的后备预案 | |
ParNew | 并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吞吐量优先 | 多CPU环境时在Server模式下与CMS配合 |
Parallel Scavenge | 并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吞吐量优先 | 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
Parallel Old | 并行 | 老年代 | 标记-整理 | 吞吐量优先 | 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 |
CMS | 并发 | 老年代 | 标记-清除 | 响应速度优先 | 集中在互联网站或B/S系统服务端上的Java应用 |
G1 | 并发 | both | 标记-整理+复制算法 | 响应速度优先 | 面向服务端应用,将来替换CMS |
垃圾收集器参数总结:
参数 | 描述 |
---|---|
UseSerialGC | 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下的默认值,打开此开关后,使用Serial+Serial Old的收集器组合进行内存回收 |
UseParNewGC | 打开此开关后,使用ParNew+Serial Old的收集器组合进行内存回收 |
UseConcMarkSweepGC | 打开此开关后,使用ParNew+CMS+Serial Old的收集器组合进行内存回收。Serial Old收集器将作为CMS收集器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后的后备收集器使用 |
UseParallelGC | 虚拟机运行在Server模式下的默认值,打开此开关后,使用Parallel Scavenge + Serial Old(PS MarkSweep)的收集器组合进行内存回收 |
UseParallelOldGC | 打开此开关后,使用Parallel Scavenge + Parallel Old的收集器组合进行内存回收 |
SurvivorRatio | 新生代中Eden区域与Survivor区域的容量比值,默认值为8,代表Eden:Survivor=8:1 |
PretenureSizeThreshold | 直接晋升到老年代的对象大小,设置这个参数后,大于这个参数的对象将直接在老年代分配 |
MaxTenuringThreshold | 晋升到老年代的对象年龄,每个对象在坚持过一次Minor GC之后,年龄就增加1,当超过这个参数时就进入老年代 |
UseAdaptiveSizePolicy | 动态调整Java堆中各个区域的大小以及进入老年代的年龄 |
HandlePromotionFailure | 是否允许分配担保失败,即老年代的剩余空间不足以应付新生代的整个Eden和Survivor区的所有对象都存活的极端情况 |
ParallelGCThreads | 设置并行GC时进行内存回收的线程数 |
GCTimeRatio | GC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默认值为99,即允许1%的GC时间。仅在使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时生效 |
MaxGCPauseMillis | 设置GC的最大停顿时间,仅在使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时生效 |
CMSInitingOccupancyFraction | 设置CMS收集器在老年代空间被使用多少后触发垃圾收集。默认值为68%,仅在使用CMS收集器时生效 |
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 设置CMS收集器在完成垃圾收集后是否要进行一次内存碎片整理,仅在使用CMS收集器时生效 |
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 | 设置CMS收集器在进行若干次垃圾收集后再启动一次内存碎片整理。仅在使用CMS收集器时生效 |
4.5 应用程序对垃圾收集器的影响
- 内存分配
- 存活数据的多少
- 老年代中的引用更新。
不好的编程实践:
- 对象池化
- 不合适的数组类数据结构尺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