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自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我而活。想想你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为父母而读书?你读书就是为了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长大了,是不是为父母而成家?你成全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想象。工作时,是不是为老板而工作?老板是给你发工资的人,你需要讨他欢心。为人父母,是不是为了子女而活?你想把子女变成你希望的模样。你几乎没有遵从过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
我有一段失败的职业生涯,失败的原因是:我是那帮嬉闹的小孩子中的一个。不是“为自己内心意愿而玩”, 而是“为得到别人认可而玩”。有大约两年的时间,我管理着一家工厂。公司总部在深圳,我所在的是上海工厂,有一万多平方的厂房,和一百多人的队伍。那两年,我备受煎熬。因为我在做部门经理的时候,部门事务我轻车熟路、拿捏得准,能作出正确的决定,也敢于做决定。当我管理整个工厂的时候,很多对我来说的新情况,和一些事关重大的决定,我都举棋不定。于是就不断地上请示、下沟通、内外联系,希望做到上面满意,下面也满意,并且内外部关系能够融洽相处。事实你知道,这是行不通的。韩寒说,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分利弊。我非常别人的反馈,比如上司给我的绩效考评,同事给我的建议和意见,客户反馈单,政府决定书等。听到正面的评价,我会很高兴,有的时候会有些得瑟。我害怕听到负面的评价,但负面评价总是不期而至。每一次,我会抱怨:我这么努力,我这么用心,怎么就不能给我一个正面的反馈?还会赌气:下次老子怎么怎么样……(就是很极端的消极词汇),一定会沮丧一段时间,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最后总是给自己喝点鸡汤,平复心情,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你会发现,我整个工作状态起起伏伏,非常不稳定。人变得异常敏感,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害怕有负面的信息。吃不香、睡不着、脾气暴躁、性格乖戾是我当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结果,为了我的身体着想,我不得不离开。
我没有自我,注定无法成功。
在那段失败的工作经历后,我转换思路,找了一个不那么让人心力交瘁的工作。我调整了自己,不再活在别的同事对我的期待中,坚持做自己。这当然不容易,必须经过抗争,比如向上司表达自己的感受,向同事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总之,我要告诉别人的是:我就是我,不要想着来控制我,不要试图左右我。
我们为家人操心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要替家人做决定。家人也要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责任,你无法替他们背负。我发现,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如果父母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君不见,有些20多岁的“孩子“,口头禅是:我妈妈说…我爸爸说…就是长不大的孩子。孩子长不大,原因在家长。我很庆幸,我有优秀的父母。刚入初中那阵,我匪里匪气,跟在同学后面,打群架。初二那年的暑假,我从内心告诉我自己:要学习,然后,成绩就突飞猛进。高二,文、理分科,我选择读理科。寒、暑假,在家追剧,看到后半夜,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让我睡觉。考大学,自行填报志愿,第一志愿没录取,结果被“抓“到了美丽的哈尔滨。找工作,自己闯,江苏、上海不停地串,虽然会碰壁,虽然灰头土脸,但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找到了心仪的、婉约的江南女孩,就谈婚论嫁。整个人生的上半场,父母都是在支持我,从来没有试图控制我。一些重大的事情,我问他们怎么看?他们总会说,我也不懂,你比我强,你自己看着处理吧。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对孩子的信任,是最大的亲恩。
2019年热播剧《小欢喜》中,宋茜和英子是母女。他们的关系,是当下社会常见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宋茜作为家长,对女儿关心备至,真的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女儿的每一次夸奖,宋茜都好开心好开心;女儿的不顺妈妈的意,宋茜就伤心欲绝。英子作为孩子,对妈妈的所作所为很理解,很无奈,也很憋屈。妈妈的控制,孩子都需要演戏—装作喜欢;妈妈的过度付出,孩子们就失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有一个情节是英子为了配合妈妈的爱,一直强忍着吃蒜。直到有一天憋不住了—其实她只是想讨妈妈欢心而已。强忍终归忍不住,爆发是迟早的事。另一个情节是英子想参加南大的训练营,妈妈死活不同意。英子得了抑郁症。
孩子变不成你希望的样子。如果父母强行控制,孩子只会变成你讨厌的样子,或者成为了父母最不希望看到的样子。有了这样的父母和子女关系,人间才有那么多的苦情戏。父母只能做父母,不能既当父母,又做孩子。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力。父母只是孩子的保护神,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保护和支持。鼓励孩子说出他们自己的内心,做他们自己。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未来,他有他的主见。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活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幸事,你无法替别人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