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备考已经有一个月零几天。每天学习10小时+,感觉进步飞速。
和以前的学习状态不同,这次的投入度和积极程度都很高,在短期内就掌握了基本概念的运用和证明,就算是难懂的地方也会硬着头皮去啃,最后也大都有收获。
以前我是早起困难户,羡慕朋友圈里那些能坚持早起的人,这段时间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不再熬夜,每天十一点睡觉六点起床;午觉也不再贪睡,适可而止。类似很多以前的问题现在也不是问题。
以前是拖延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现在尽管小生活轻松安逸,每天却依然要努力研究。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客观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可能是因为现在能和自己的各种缺点和平共处,不再跟自己过不去,失败的时候能不气馁,成功的时候能继续坚持。
究竟是如何做到全力以赴的?恐怕没有一个全然准确的答案,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里所讲的就是:没有一种完美的标准答案,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这种思想的本意是希望我们能摒弃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从基础做起,慢慢积累出解决之道。但是反过来想,也可以说:实践出真知,增大和真实世界的碰触概率,也就是一种完全的法门。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可能出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些陈年老垢的问题时,就容易产生习惯性的思维,用这种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却反复被使用,这就是没有以现实为出发点。
比如说面对拖延症,我就容易责怪自己,用责怪来自我惩罚,但是下次仍旧拖延就说明责怪全然无用。其实拖延症很好治,就是“干”。拖延症急性发作时,就像被封印住了一样,完全没有行动的心情,但是一口气挺过去,干上个20-30min就有感觉了,反而不愿意停下来。拖延就像是惯性的存在,需要施力才能启动,所以才有人从这种疗法中总结出了人性的“惯性”定理。
解决拖延症和解决其他问题一样,需要在实践中直面问题的本身,才能从问题的中心脱离。如果我想解决拖延症,却在每次拖延时玩着手机,只在头脑中思考如何才能不拖延,这样是肯定不能解决的。不面对那份阵痛,就无法观察到解决问题时的全过程。
任何想做的事,想达成的目标都一样,都需要仔细的观察总结规律。需要全然的相信自己,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和积极的制造反馈。
总之到了那一步,只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就不怕过不去的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