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正逢霜降。
已是深秋,北方的田野处处灰冷,绿树绿叶也蒙上愁容。偶尔有金枝槐,顶着满头灿烂从车窗前一闪而过。红叶是没有见着。本来这次北京之行最大的念想就是看香山红叶。可惜,疫情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只能困守宾馆。
那就认真学习。
外出培训机会难得,北京专家也不常见,盼望着培训能打开视野,指明前路。六天的培训安排得很充实,白天学习晚上写作业。关于教研,关于新课改,关于新课程,关于课题研究,关于深度学习,每一个专题讲座都磅礴深厚,绝不是半天的听记就能领悟的。而这一次的培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似乎没有体现。
三个小时的讲座,不算长也不算短,却很能看出讲课者的学养和专业素养。有些专家照本宣科,貌似激情实无新意;有些专家语速平缓没有抑扬,极考验听课者的注意力;有些专家名头很多很高,表达却不明晰,时时让人一头雾水。
印象深刻有两位。一位是女老师,嗓子不适,语调低缓温柔,坚持站着做完讲座。开场用战争中、穷苦中国家孩子的图片引入,说到中国孩子的幸福。结尾用“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警醒听众。从写作的角度看,凤头豹尾;从情感态度看,认真严谨亲和。(但中间讲的啥,这会儿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另一位是男神级别的老师,我相信,如果要打分的话,这位乔文军老师一定全票满分。他幽默风趣又学养渊博,讲新课改新形势,口若悬河,事例随手拈来,鲜活生动接地气。他是生物专业,但精通数学物理化学,讲起相关知识如数家珍,用词精确,诙谐恰到好处,自嘲可爱又不失理性,堪称语言高手,以至身边的同伴说他不说相声真是中国相声界的缺失。他做教研工作,但设计课例功力了得。他举了一个生物公开课例子,把原课和指导提升过的课一比,简直天上地下的区别,让人真切看到教研工作的价值。
什么样的讲座让人喜欢?可见,不是越多越好,不是实在就好,不是讲热点就招人喜欢。讲得让人爱听乐听才是好课。人不爱听不乐听的课,再好也白搭,所以就不能算好。向乔老师学习,生活工作不能太紧绷,学习讲课也要放得开、融进去。
带着一些思考、一点怀念,踏上返程的高铁。回家的路并不漫长,可是,却有了些许艰难。丰台,丰台,偌大个北京城,干嘛非在这儿培训呢?
离京了。没回家。
中原大地阴云密布,山河霜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