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概述
-
什么是测试用例:其实就是在做测试工作时,把需要输入的数据,以及执行的操作步骤,以及预期的执行结果按照一定的格式用文字描述出来。
-
测试用例的好处:可以理清楚思路,避免测试遗漏;还是可以随时跟踪测试进度,看到测试用例执行了多少,还剩下多少,进度一目了然;还可以当作重复测试时的重要参考;当然在其他的项目中还可以将其利用起来,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
测试用例的格式
- 简化版测试用例格式
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等价类分析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比如:需求文档要求邮箱长度为6~18个字符,那么在测试6~18字符长度的邮箱时,只需要选取其中一个进行测试即可,其代表符合需求的测试用例。假设这里选择的是7个字符,那么就不用再选取8、9、10、11等长度的字符进行测试了,因为它们都是属于6~18个字符长度区间的一类,意味着选择7和选择8、9、10个字符长度其实是等价的。
- 有效等价类: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书中所规定功能和性能。
- 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相反。无效等价类指定对程序规格说明书是不合理的或者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设计测试用例是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和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分析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 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 边界值分析不仅要考虑输入条件,还要考虑输出空间产生的测试情况。
- 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者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
边界值分析法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例如程序的规格说明书中规定:“重要在10公斤至50公斤范围内的邮件,其邮费计算公式为...”。作为测试用例,应该选取10及50,还应该选取10.01、49.99、9.99和50.01等。
-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的个数和最小的个数,比最大的个数大一,比最小的个数小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比如,一个输入文件应该包括1~255个记录,则测试用例可取1和255,还应该取0及256等。
- 如果程序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果,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果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
场景分析法:结合用户使用的真实场景进行真实模拟,从而进行测试。
-
错误猜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断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错位,从而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 比如: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 比如:测试一个对线性表(比如数组)进行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几项需要特殊情况。输入的线性表为空;表中只含有一个元素;输入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顺序;输入表已按逆序排好;输入表中部分或者全部元素相同。
-
因果图法:这是一种利用图解分析输入各种可能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 首先,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书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 然后,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书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 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 把判定表的每一项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
设计测试用例的综合策略
-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的错误最多。
- 必要时用等价类分析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 用错误推断发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经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那么一开始就可选用因果图法。
三、测试用例优先级
-
为什么要分优先级:根据二八定律,全世界20%的人占据约80%的财富,80%的人占据约20%的财富。而在测试工作中,也同样如此,意味着20%的测试用例可以发现80%的重要bug。那么在做测试工作时,需要关注发现80%重要bug的这20%测试用例,并将其设置为高优先级,其结果就是可以发现更多的重要bug,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
测试优先级分类:高优先级、中优先级、低优先级
-
高优先级:对应核心功能、业务流的主干流程、正常完成这个逻辑的流程
-
中优先级:一般功能,非核心功能、分支流程、异常流程
-
低优先级:界面文案、产品易用性、视觉表现等
-
-
如何划分优先级
-
用例执行不通过,将导致所有用户无法正常使用,那就设置成高优先级
-
用例执行不通过,将导致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使用,那就设置成中优先级
-
用例执行不通过,虽然不会影响用户使用,但用户体验会下降,那就设置成低优先级
-
四、测试用例管理
-
为什么要管理测试用例:因为测试用例会被多次执行,在不同的测试阶段,测试用例会被重复执行;其次,因为需求的不断变更,也会让测试用例实时修正,所以测试用例会需要支持更新。那么管理测试用例就能有效的避免重复性工作,有效提高测试执行效率,避免无效的测试工作。
-
多人协作
-
同步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执行,以及测试用例的更新,需要多人协作同步,否则测试用例更新后,可能会导致部分人员没有发现,导致重复遗漏测试,或者重复执行等问题。
-
同步测试结果:测试过的用例需要共享,让大家都能看到测试结果,避免重复执行相同测试用例
-
-
管理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