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叫着曾参的名字,(在古代只有老师和父母才可以叫名,其他人都是叫字)说:“我讲的学问是有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始终。”曾子说:“是的。”这时孔子并没有和曾参确定“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后来门人问曾子:“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而已。”我们行仁道从忠恕开始,它是恢复到心之本体的路径。
“一以贯之”:‘贯’,贯穿始终。用一个理贯穿所有的事。用一个理贯穿所有的事。理只有一个,事代表着万事万物。曾子在这里讲到,孔子的道可以用一个理来贯穿就是忠恕。关键就是忠和恕。“忠”诚于己,依良知而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无关乎关于外在的东西,关于我们的内在是否诚于己对得起内在的良知,此便是忠,便是致良知。
自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让我们终身奉行,孔子说:“有”,就一个“恕”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理解、接纳、包容这个世界呈现出来的一切,此便是恕。“忠恕”也是我们最终去到成圣成贤的最根本的方向,是我们下功夫的入手处,给到我们前行的方向,致得良知。
今天对“忠恕”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和理解,接下来需要践行到位,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惊醒,昨天晚上我和孩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幕:孩子用买来的画片装饰他的房间,我无意间走进去,孩子笑容满面的问我效果怎么样?我脱口而出:“你不觉得有点儿花哨吗?”话一出口即刻觉察到是我的问题,非但没有做到与孩子的同理心,鼓励赞美孩子,反而把无意间表达了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是小我的存在。为了缓和氛围,我和孩子开玩笑道:“哈哈,连你都是我的。”孩子俏皮的回答说:“我才不属于你呢。”“那你属于谁?”“我属于我自己。”哈哈,巧妙地缓解了一场“内部矛盾”。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修得一颗忠恕之心,致得良知。
学习老师家书《春节感悟》,一个笑盈盈大方得体的人物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年味十足,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孩子心里也乐开了花。先生与昔日老友畅谈,您与亲戚朋友礼尚往来,真实让人羡慕的大家庭。感恩俪颖的家书奉献,让我们沉浸在年味儿里回味无穷。
聆听老师点评责善,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需要提升自己担当的能力,在心上下功夫,提升内在涵养,经营幸福圆满人生。理解、接纳家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营造和乐美满的家庭氛围。
聆听自己的点评责善,感受着每一位家人心纯粹无私欲无我利他的用心付出,我的心田被滋养、被呵护,互相托举彼此成就,内心充满力量,感受到一个学习大家庭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