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第一班公交车从小区门前开过。马路边的早餐店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岁末将至,树叶枯黄,给空气中增加一丝萧条。
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女孩,背着一个大书包,梳着整齐的辫子,娴熟地蹬着平衡车。尽管她的身边没有大人,她看起来却很从容,似乎早已经习惯了独自出发去上学。
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用最快的速度狂奔,身后的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追赶着,手里还拎着小男孩的书包。过马路的时候,小男孩仍然没有放慢速度,爷爷担心地朝他吼了起来:“跑那么快干啥,没看见路上有车吗?”
在“求学路”上,用不了多久,需要家人接送的小男孩就会变成前面那位独立自强的小女孩。似乎孩子长大只是一转眼的事。所以不要等到孩子长大后再去陪伴他,你何曾见过已经学会飞翔的鸟儿还需要父母为其避风遮雨?

我们与孩子的缘分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心怀喜悦,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尝遍人生百味,悲欢离合。到头来,还是需要他独自承受命运赐予的一切。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时常感慨,我的前半生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太短了。特别是自己成了家之后,常年不跟父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以至于对他们的照顾太少。分开的时间越来越长,心中的愧疚越积越多,慢慢形成一个大洞,好像无论做什么也填补不了似的。
每年我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有时,父母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短暂地呆上几天,有时我趁假期去探望父母。相聚的时候有多么欢喜,分别的时候就有多么难过。
因为山水阻隔,父母对我的牵挂也是最多的。有一年,我生病住院,直到出院之后才敢告诉家人。我的父母始终放心不下这件事,他们久久不能原谅自己。
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我却没有办法承欢膝下,这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可在父母那头,他们还在为没有帮我带孩子而心存愧疚。
我想也许天底下没有谁会觉得自己为父母做得已经够多了。即便是最孝顺的孩子,他还是会觉得为父母做的还不够。
我们既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理论上讲,这个双重角色让我们知道如何做孩子,也知道如何做父母。可事实上,并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孩子,也并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父母。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通过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把家风传承下去。
疫情将人们困在原地,团聚成了一家人不敢企及的奢望。好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用视频的形式,与父母互通音讯,隔着屏幕传递亲情也可以很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