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在上高中的时候成绩属于中上,虽然平时也不见得有多用功,但是考个一本是没有问题。他的父母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望子成龙,在高中阶段倾其所有,巴望着孩子能考出个好成绩,然后功成名就。高考张榜那天,孩子如愿的考上了一本的本科院校,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大城市。
在一所名牌大学就读了四年,学的工科,眼看着毕业要找工作,孩子打算留在大城市里打拼,可是父母通过很多渠道给孩子疏通各种关系,巴望着孩子回到县城里当一名普通的工人,无奈于孝道,孩子最终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县城,进入一家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我身边不止这样一位朋友,我相信,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或许你就是这位朋友。读书的时候想要拼命的考出去,想到大城市里看一看,父母把高考看得至高无上,只要能够考出个好分数,在亲戚朋友面前都觉得脸上有光。然而,当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后,父母又要求你回到他们的身边,考一个公务员,事业单位,进国企,从事一份在他们眼里看起来衣食无忧的工作。可是,所谓的稳定就真的稳定吗?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发现父母和孩子对于人生的设定是截然不同的,在父母眼里,上学的时候必须考个好成绩,然后上个好大学,等到大学毕业,无论你是在哪里求学,都要回到他们身边,实在不济,孩子不愿意回来,也要在当地考个公务员,进国企有份安稳的工作,这样父母才不至于为你日夜操劳,不再担心你为了生活而披星戴月。
然而孩子更愿意为了以后精彩的人生放弃眼前的安稳,去拼一份未来的可能性。但是往往这种情况,在父母的要求下,在孝道面前,孩子始终不愿背负不孝的罪名,也不愿看见日益苍老的父母还在为了自己而过上提心吊胆的生活而选择一份安稳的职业。
我无意苛责父母的选择,因为从过去走过来的他们,在享受过政府的红利,企业的辉煌时期之后,仍然会觉得稳定就是最好的发展。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家里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小孩能够有饭吃,有房住,意味着这一家老小就能够生存下去。生存,变成了工作的理由。稳定的工作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如果工作不稳定意味着一家老小有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面临随时揭不开锅的威胁。
家里的老人经常说,孩子,要听话啊,毕竟我是过来人,你将来,也要走我走过的路啊。
可是,慢慢的,我们发现,父母开始变得不太了解这个世界。给老妈买个智能手机,她经常会要你帮她调调铃声,你还要教她玩玩微信,学学网上购物。给老爸买个平板电脑,你要教他怎么开关机,怎么在软件上寻找他要看的军事节目,怎么和别人下下象棋。
虽然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比父母快,咨询获取也比他们多,可是固执的父母却很难接受外界带来的变化,在你的职业选择上还是要求你要听他们的话"毕竟将来你也要走这条路啊"。
现在的职业需求除了满足于生存的需要,还要寻求职业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收益,不再是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去工作。现在的职业更多的是向内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到哪里?当父母的价值取向与孩子的生涯发展发生碰撞,如果孩子妥协的话,会让孩子迷失自我,产生焦虑,职业上难以得到长久的发展。
价值取向根植于人的内心,多元化的发展注定成为时代的趋势,单一标准化的职业选择注定会成为过去,超级个体的时代终将会来临,如果一直秉持着稳定的生活态度活下去,注定将要面临淘汰,社会的转型太快,从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还来不及了解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互联网+已然到来。
孩子,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那就去做吧,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非洲的志愿者那就去吧,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吃遍全世界的吃货那就去吃吧,所有的这些都能成为你的职业,只要它符合你的价值取向,让你内心真正的快乐,那么就把它当作一份职业,认真的发展下去,因为,你真正的做好了,快乐了,父母也会为了你的快乐而快乐的。
毕竟,你将来不会也不可能走过他们来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