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说的内容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影响我们人生的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些大事,比如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高考,买房,结婚等等。因为这些人生大事大多是结果,都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很难改变的了。所以真的影响你的反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她举了个例子有个阿根廷移民到美国的朋友,他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在美国去饭店吃饭都要给小费,这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小费大概给10%到15%就可以。而他这位朋友每次都会给20%,朋友的妻子就问他为啥给20%的小费。他解释说是服务员服务很周到。后来有一次,他们去吃饭,遇到一个服务小哥态度很差,但是朋友最后还是给了20%的小费。
妻子问他,这次这个服务生服务这么差,为什么也给20%的小费呢?是啊,朋友也觉得差异,为什么要在给小费这件事情上上这么执着。后来仔细想想这背后的原因还在他自身,他觉得自己是移民的身份,所以想要通过多给陌生人小费,来体现自己并不比本地人差,他这才意识到在这样一个细小的行为下的一个巨大的心理背景。
实际上他是在通过这样一个行为在寻求一个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这样他通过这件小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然后就会释怀,然后在做出改变。
所以作为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并不会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也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对我们来说过好日常的生活,从每天的小事中发现自己,或者说活成自己,才是我们不断成长的重要基石。
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小习惯。或许都蕴藏着一个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未来成长的潜力。有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却那样做了。而自己却也习以为常了。这容易让我们忽略,不去思考这背后的意义。所以有时候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多半是自己的行为或者做事风格与别人意见相左。这个时候正是提醒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和别人有差异。这背后肯定存在不一样的心理背景,有时候分析出来,不管自己信不信,都会吓一跳,原来自己心理一直那样想的,却不愿承认。
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吗,就是讲的先生自己和拉车的车夫,车夫的行为和先生的想法完全相反,反映了车夫这样一位靠苦力为生的穷苦人民,不管在何时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碰到了人,先想到的是将人扶起,去警局或者医院,总之要不事情处理好。先生看到的是女人冲出来撞到车夫的,不是车夫的错,女人倒下去也是慢慢倒下去的,应该没事,要是摆到现在那就是碰瓷。只是那时候应该没有碰瓷这一说,而且靠人力拉车的车夫能赚多少钱。先生觉得车夫就该直接走人,不该多管闲事。可是车夫的行为却是偏偏要多管闲事。
这件小了不能再小的小事对于先生来说:“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