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在历史上面被很多人赞赏,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称职的外交官。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速在外交的过程中也是被匈奴所挟持,当时的选择就是可以投降。
但是要知道,作为使节的苏武当时能有的选择不仅仅只有投降。他可以逃跑,当时的地理位置逃跑的可能性还是较为大的,因为旁边都是沙漠,非常广泛。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夹持着,不投降,绝不认输。即使受尽苦头也不会向别人低头。
然而很明显,不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苏武他最后选择了。没有投降,不向敌人低头,不投降去受苦,记得苏武当时拒绝投降的时候说:“你们明知我不会降的,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可以看见他为了国家没有选择投降。他不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选择投降和那一群匈奴。一样享受生活,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这种精神真的很好。
但是那边的人居然还想要苏武投降!就囚禁苏武,这也是他为自己选择图像所付出的代价:置于大地窖内,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卧著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几日不死。匈奴人以为他是神人,就将苏武迁至北海,让他放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才可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别的地方。
我认为他会受到非常高的评价,因为不管是他做的事情,为国家还是他的毅力一直都没有放弃,所以他是一种可敬的人。他的精神非常具有我们传承与歌颂的意义。所以我认为他的评价一定是非常好的。当然,不免有人因为他的忠诚说他是愚忠的,因为: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并不是那种一见出了事情,自己被捕第一个想的就是逃命投降的人。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所以他真的不能算是愚忠的!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对国家忠诚啊!所以不管怎样的评价都是一种潜意识里面认定他是忠诚的。
苏武则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多次谤降面前,始终保持着坚贞的气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认为书他的精神还是很有传承的意义与必要的。它更能激励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忠诚,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非常棒的爱国理念。可以说对于哪个阶段都是一种开导。
时代不同了,但气节作为仁人志士的基本品格,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不同的是,过去要接受艰难困苦的考验,现在则要接受物质享受方面的考验。现在国家富强了。物质生活也相对丰富多了,糖衣炮弹的请惑比直截了当的艰苦生活更难以拒绝,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坚强意志品质的时候,一味追求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最终将会成为人民的敌人和历史的罪人,苏武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师,如果记住他,他会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开导我们,以他的声音让我们记住铭记,时时刻刻的想起我们是谁——我们都是中国的人。
苏武他就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人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