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秋水篇:井蛙不可语于海

《庄子》秋水篇:井蛙不可语于海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7-28 09:2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

    1.于是埳(kǎn)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yóu)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jù)驰(chí)河也,必不胜任矣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井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你的智慧还不足以“了解是非”,却还想着去观察庄子的思想。

    是犹使蚊负山:这简直就像让蚊虫去背大山。

    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让马陆过河一样,“蚷”就是“马陆“,像蜈蚣那样的多足虫子;必定是不能胜任的,明显实力不允许。

    2.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cī)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lún)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míng),反于大通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你的智慧尚且不能通晓精妙的理论。

    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只不过满足于一时口舌上的胜利,这不就是井底之蛙吗?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下可以至黄泉,上可以通苍天。

    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不论南北,四通八达,都能够进入到深不可测的境地。

    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不分东西,源于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返回到大道。

    3.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kuī)天, 用锥(zhuī)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hán)郸(dān)与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你却不断用洞察眼光去探讨,还用雄辩的口气去谈论。

    是直用管窥天, 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这简直是用竹管去窥视苍天,用锥子去测量大地,实在是太渺小了。

    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你还是走吧;你不曾听说过那“寿陵小子”到邯郸学步的故事吗?

    4.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pú)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不但没有学会赵国走路的步法,连原来步法也忘掉了,结果只得爬着回去。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现在你还不快点走开,否则也会忘掉你原有的本领。

    5.公孙龙口呿(qū)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yì)而走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张着嘴;舌头翘起,放不下来,也就是目瞪口呆的那种样子,快速地逃走了。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秋水篇:井蛙不可语于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an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