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天气已经阴沉了一周,窗外下着小雨,不大。我的心情总会在这样的日子里不由分说地变得抑郁,不想讲话,只想找点事儿做,哪怕是浪费时间的杂事也可。
其实,自己蛮讨厌这样的,总觉得那种“感时花溅泪”、“黛玉葬花”般的情愫并不适合我这样的壮汉。追溯源头,一方面大概是自己天生就有些对于万事万物的悲悯,另一方面是文学所带给我的。
文学,对于我来说,向来是神圣的,古朴的,富有深意的,也是让人从中有所启迪的,更是能够读懂的。虽然有些人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但我想说的是,文学一旦出版或发表,便与作者原有的思想的关联度没有那么深了。我所说的能够读懂,意指但凡识字之人皆可从一篇文章中想到些什么。
小学时,我像大多数小男孩一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疯玩,但由于自己内向的个性,玩时却又总是放不开。后来,在我姐的感染下,便在闲暇之时经常去书店读书。不知不觉间,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和一些现当代的优秀书籍。所谓“名著”,“优秀书籍”,都是先前的人评判出来的,是否真的名副其实,我不知道,只是觉得可以读一读而已。
再之后,又读了许多散文、演讲稿、书信、名人传记等等。
终于,自己变成了一个自以为看透世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人情世故,用优良的古时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伪现代人”。
进入社会后,我发现我所崇仰的文学束缚了我的思想和行为。因为但凡是大爱之人很难获得当前世俗中所谓的“成功”。我相信会有人反驳我,尽管反驳好了,因为你也会迟早见到人的邪恶之面。
有一阵子,我很拒绝看任何文学类书籍,担心自己会变得更加抑郁和苦恼。这样的自我内耗,大多数人都会有,有时想想糊糊涂涂地过完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看得明白了,过得也就糊涂了。
欲望,我并不是一个对于物质生活充满欲望的人,只是想平平凡凡地生活,也会努力拼搏,不唯结果论,大概这是很多人说的随遇而安吧,而我的亲近之人会因此觉得我不求上进。何为上进?何为成功?
有时想到这些,会不自觉地感到生活很累,仿佛无法继续了。但我也看到,有人在羡慕着我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