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很多人对加班有误会,会把加班看做热爱工作的象征,认为这样的人有拼劲,愿意为公司牺牲自己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也有些人,对加班深恶痛绝,认为加班是对员工的无偿剥削,是对员工个人时间的侵蚀。
不管对错,也不论动机,我能接受偶尔加班,讨厌长时间加班。加班是权宜之计,而不能变成家常便饭。以下,我谈谈我对加班的看法。
员工内心抗拒加班,加班效率低下
既然在合同上有上班时间的规定,不管8个小时,还是7.5小时,员工默认自己该付出的时间就是工作规定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在员工的内心里,都认为是多付出,但多数公司,多付出也没有多回报,只是大环境允许公司单方违反合约,敢怒不敢言呀。
反过来说,员工今天有事要提早走,可以吗?基本不允许,当然多数员工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个年假和调休都担心不给通过,在这个劳动时间上,采用的是双标。
其次,离开谁,地球照样转。大部分员工做的事,今天加班做和留到明天做,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有人有强迫症,要什么今日事今日毕,为了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加班的效率肯定比正常情况要低,一方面情绪上不兴奋,其次,上了8个小时班后,又累又饿,在精力和体力的最低谷,身体的本能只想关机休息。
加班使员工厌恶工作,养成拖延的习惯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一个小学生,刚上学时,每次作业都能很快的完成,然后就快乐地去玩耍了。他的母亲想想不能浪费时间呀,于是给他又布置了好多练习。小学生慢慢地发现,他作业做得越快,作业就越多,结果还是不能去玩,于是他开始磨洋工,慢慢地做作业。
在公司也是这种情况,有句话说,能者多劳,员工快速完成工作后,领导会这么想:是不是工作量不饱和,要不再让他承担点工作。在没有多劳多得的机制下,多劳只会把能者变成平庸之辈,他早晚会采取放慢工作节奏的战术,把任务平摊在每一天的时间里。
我在一家电商公司工作过,事业部换了负责人,要求每天加班到8点才能走,我私下问那些店长、运营的看法。
有的说:本来就经常加班到10点,什么屁规定,现在倒好了,美工和客服可以理直气壮8点走人了,真是多此一举。
我问1个月连续加班,到底干什么,有那么多事吗?他说:就把白天的事留到晚上来干,不然干坐也很无聊。
长期加班,身心俱疲,状态极差
2020年的疫情,让公司紧张兮兮。公司让我和其他几个同事连续2个月加班,开发新服务。真是5+2,白加黑,每天晚上7点都开会,好几次干到2点,一段时间后,早上非常不愿意起来。想到工作就跟吃了屎,感觉很恶心。
部门里有个侯哥,家在四川,一个人在厦门,没有亲戚、朋友,以前是钢铁工人,后来搞机器维修,应该是最能吃苦的。19年时,没事周末老来公司逛逛,对工作比较热情。我们一起加班,第一月还好,还对工作比较用心,愿意主动思考。第二月,就慢慢开始厌倦各种讨论和尝试,周末再也不想来公司了。
长期加班,大脑的本能让你不爱思考,节省能量。经常会考虑不周,缺乏明确规划,就急忙下手,结果形成反复纠错的恶性循环。
身心俱疲,会让人没有精力去学习,更愿意采取,盲目先干着试试,极大增加了试错成本。
最后,讲一个老故事,村里有一户贫苦人家,大女儿还没上学,经常要照顾弟弟,上学之后,弟弟就没人照顾,父母觉得女儿上学还要交学费,这事很不划算。
于是,就让女儿退学,继续照顾弟弟。等到弟弟上学,再让姐姐一起读书。但是姐姐因为年纪大还和弟弟上同一年级,经常被其他同学嘲笑,后来就退学在家里帮忙干农活,十五六岁就出去打工,还经常给家里寄钱,父母可开心了,觉得早点挣钱更好,女孩子反正要嫁给别人不需要读书。
后来女儿也嫁人了,可是对比同龄人的生活,她的日子过得很辛苦,需要不断打零工。慢慢地就不回来了,她抱怨父母当初没有给她读书,她向往别人有份正式工作的生活。
每当我加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个故事,额外的付出能使我成长么?加班会占据学习时间,有机会成本,值得吗?很多时候,内心的答案是消极的。
每场足球比赛都是90分钟,再踢上30分钟的加时赛,比赛不会更加精彩,往往因为体力、注意力的下降,比赛显得更加乏味。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不是靠加时,而是比赛后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总而言之,加班并不能有更高的产出,只会降低平均工作水平。他会导致情绪上的抵触,养成拖延的习惯,厌恶工作,状态极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