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的演唱,即便在乡间舞台上,也会让你感受到“明星”般的悦耳动人。
今天,去下乡到某镇社区慰问群众,这个社区组织了一场演出。等到辛苦的组织者开场白结束后,就开始演出。在一组舞蹈后,就是这位大妈的独唱。

当这位大妈上台,一露歌喉,向来不太爱录像的我,竟然拿出手机,认真的录完了。
即便在最差的角度,我也拍到了大妈的高光时刻
当她唱到“迎着那长征路上战斗的风雨、为祖国贡献出青春和力量”的时候,心中一阵莫名的激动,突然又觉得辛酸。头脑里马上回响出《青红》里广播里传来的旋律,想起小时候在小山沟里,飘荡的甜蜜氛围。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那一刻,我觉得她就是“明星”。
她们这一代,将自己奉献给当地的煤炭建设(她们所在煤矿的是威远煤矿,后面有介绍)去了,在经历过煤炭的兴衰起落,经历过亲人的离别后,她们是要怎样的熬过生命的困难的时刻,才会翻越山丘,在这个阳光的广场上,通过一首歌,回忆她们的战斗的青春。
歌曲唱完后,下面掌声雷动,因为不是她一个人在唱,周围的人,都在心里吟唱,那些美好的时刻,那些即便再艰难,也能熬过去的光阴。在这个小小的乡镇上,也会有一刻,让自己沉浸一下。哪怕明天又要面对各种难题。此刻的滋润,就像在清苦的日子上抹上了一层糖衣,让自己慢慢地去嚼。
由于我座的位置,不便于拍摄,但是很凑巧的是,有一束光穿过薄雾,像给大妈营造了一个舞台。大妈站在那儿,熠熠生辉,这是她的高光时刻。愿这束光,打进大妈的内心,希望她和她们心理,永远充满阳光。
后来在路上遇见了她,我说:“嬢嬢(niangniang,四川话),你唱得很好,像青藏高原。”
她笑了。
后来得知,她是一名教师,是一名煤矿子弟校的老师。我大学学的是煤矿,但是没进入煤矿行业,对于煤矿人的生活多少还是了解。与其他资源型企业一样,都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都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起落。
在他们的命运高低起伏中,始终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对煤矿有种深深的感情。像孙少平一样,最后选择煤矿,无怨无悔。

每一代人,或许都要去挖自己的生命隧道,直到看到了那束光,来告慰自己经历的苦难!
虽然我不认识她,但我要感谢她。我人生最早接触的煤炭,在他们的手里,变为了发展的黑色“黄金”
祝福他们,陌生又熟悉的煤矿兄弟姐妹们!
PS:有人会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计生歌曲,但如果你认真听,她会感染你的,与计生无关。
威远煤矿介绍
最早是由英国人设计开采。
以生产低硫、低磷、低灰的优质煤而闻名于世,以至有“没有威远煤矿的煤炭,四川的火车就翻不过秦岭,重庆的钢铁厂就炼不成钢!”的说法。
威远煤矿始建于1940年7月,原全国政协委员孙越崎为第一任矿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威远煤矿系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煤生产基地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到99万吨。
进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超强度开采支援国家建设,威远煤矿煤炭资源加速枯竭,企业开始步入困境。
九十年代初,威远煤矿开始实施异地转产战略。
2005年8月,威远煤矿加入川煤集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