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一家不知一家的难!养儿有养儿的难,养女也有养女的难啊!”波萍的话竟然引来了林老师的叹息。
老师们的目光一下子由波平转向了林老师。
“真是胖猪哼哼,瘦猪也哼哼,你就一个女儿,工作好,找的婆家也好,又会有什么问题呢?”
“没有,也没有什么吧!”林老师笑了,有点勉强。可是在波萍的困难面前,自己再说难是不是有点矫情了。
林老师的女儿萌萌今年也已27岁。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国企,工作好,收入高。去年也谈了一位朋友,在省府城市的政府部门工作,是一位颇有才华颇有前途的青年才俊。
双方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在省城有房有车工作体面,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已经是众人羡慕的对象了,按说也不该有什么矛盾吧?
“是没有什么大矛盾,可是小矛盾又怎么会没有呢?其实。硌脚的往往都是小石子啊!”林老师终于还是没有忍住,不由得又叹了口气。可是更多的话她还是没法说出口的。在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华美袍子下其实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虱子在爬动。
林老师的女儿最近已经在讨论订婚的事了。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打破了之前和谐美好的状态。男方家、女方家、两个孩子间三方势力对于订婚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见。
林老师一家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当地的婚俗最近几年越发的烦琐。订婚的时候除了彩礼之外,还要给双方父母和亲戚礼物,给女孩首饰、衣服以及零花钱。林老师和丈夫也都是要强的人,对这唯一的独生女儿疼爱无比,总想给她世上最好的一切。何况近年来参加朋友孩子的婚事,看着人家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嫁女,也就想着虽然不要大操大办,但也要在能力范围内把自己的孩子体体面面地嫁出去,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也想让自己的女儿都有,也因此,她给女儿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当然,她也希望男方能给女儿一个体面的订婚仪式。
可是男方的家却在另一个城市。虽然两个城市相距不远,但是风俗文化却有着天壤之别。延安本地认为天经地义的婚俗礼仪,在他们看来却成为匪夷所思。他们注重婚礼上喝什么酒吃什么饭,讲究外人面前的排场,但却对婚礼下的许多细节并不很讲究,对于给亲戚朋友的礼物更认为是多此一举、繁文缛节,甚至是封建迷信。
而两个孩子呢则更干脆,他们平时工作繁忙,对于婚礼的一应事务并不上心,认为把办婚礼的钱用来旅游更合理实惠。
当然,虽然贵为婚礼的主角,但因为手里无钱,也就没有更多的发言权,两个孩子最早放弃了他们的主张,接受了婚姻是一个新的家庭单位的诞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确立,是必须要接受亲人们的祝福,必须要有仪式感的婚礼的意见。
于是,三方意见变成了两方意见的僵持,当眼看着原定的订婚日子临近,男女两家的矛盾也已经由花多少钱上升为是否有诚意的问题时,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也爆发了,他们决定取消订婚。
“难得孩子遇上了一个想嫁的人,如果因为我们双方家长的意见不合而被迫分手的话,我们的罪过就大了!”
“算了吧,我们让步吧,我们的初衷是要孩子的幸福,在孩子们的幸福面前我们的面子和原则又值几斤几两?就按男方说的来吧,至于自己亲戚的礼物,我们自己准备。”在经历了一夜的辗转反侧后,林老师和丈夫做出了明确的让步。
于是,订婚的的事情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所有一切都按男方家的规矩”后,林老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可是同时,“养女低三分”的那句古话又响在了耳边。
其实想想,在今天的国内,婚姻法虽然几经修改,但婚姻的风险却越来越大。女孩子因为身体和生育的问题,其弱势位置始终难以改变,其婚姻风险也只能由自己独自承担,作为娘家的林老师为了大局虽然做了让步,但又怎么会没有憋屈和为难的感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