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某小学五、六年纪女厕的粉色提示牌引发争议。上面写道“特殊时期需要帮助请到医务室噢!”该校老师表示,校医务室里备有全面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红糖姜茶、暖宝宝、热水袋等。校方对此也回应称,此举为帮助孩子更好的应对生理变化。
此类提示牌以及其背后的引导和帮助措施,显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进步,是将性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切实为正处于发育期的女性带去便利。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12岁左右会迎来月经初潮,此阶段女性多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甚至更低的年级。而在厕所内设立温馨提示牌,并给予贴心的帮助,能够很好的缓解女性在月经初潮时的恐慌与尴尬。甚至,应该尽早向低年级的女生科普相关的生理知识、应对举措,让女生们都能够以从容的态度、平稳的心理来应对生理发育。
现实中,许多女性提起月经依旧会感受到一丝尴尬与窘迫。这与其彼时的社会观念有极大关系。由于彼时信息闭塞、观念老旧,她们对相关的生理知识一无所知,充满困惑与恐惧,因此不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采取健康卫生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吃饱穿暖此类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已得到满足,而摆脱心理负担、打破性羞耻将成为下阶段刻不容缓要追求的东西。早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把“性和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生长发育的年纪正视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理解男女的性别差异,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保护自己。
然而,一些思想封建的成年人,甚至是学生家长却在对这一行动带去阻力。曾有新闻报道,某校家长对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教育健康读本》提出“尺度太大”的抗议,对学校性教育的举措进行抨击,导致一份编写优良的性教育读物,变成媒体们哗众取宠的炒作对象。原本家庭本该承当性教育的主要责任,但由于大量家长本身也未曾受过系统的性教育,这一责任便转移至学校。这本就是学校在弥补家庭教育的欠缺,因此家长更应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甚至可以同孩子一起学习性知识。
其实,不止是小学,各地高校近年来也不断的发起“拒绝月经羞耻”的活动。高校女生自发设立“卫生巾互助盒”、学校组织试用“月经体验仪”,都是在用切实行动,推进消除月经羞耻,促进性教育知识的普及。
总体而言,彻底的破除月经羞耻、推进性教育普及,树立正确健康的生理意识,还任重道远。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涓涓细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