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成语(或词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其初始含义,我们称其为语义的变迁。但是,也有一些成语(或词语),往往被使用者赋予了自以为是的含义。这是错用,不能一样视同语义的变迁。
语义变迁的词语有好多。比如“封建”一词,其初始含义是指“分封建国”。
《诗经·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现在一般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或比喻思想保守、泥古、不开放。
又如“小说”一词,在现代的语义中指的是一种文体分类。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关于这个词的起源,最早被追溯到《庄子·外物》篇中: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这里的小说不过是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现代语义中的“小说”差别甚远。到了《汉书·艺文志》中在诸子分类中,专列小说家为一家,这里的“小说”才开始有了些现代语义的萌芽。
但有几个成语,却是因为写作者不了解词义而被用错,这些错用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在一些全国性的媒体上也会出现。
一个是“七月流火”。这个词往往被错当作天气热得如火烧的意思。
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市场报》2006年7月10日《夏季市场被世界杯搅火了?搅惨了?》:“七月流火,高温引爆了今年的夏日经济”。
《京华时报》2006年7月18日《清凉圣境文殊界》:“哪怕外界七月流火,山里却依然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的清凉世界”。
而这个成语的意思不但不指天气热,而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出于《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大致意思是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这里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即天蝎座α星。
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古人通过常年的观察,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再如“明日黄花”。有些人会错误地理解成明天的黄花。这里明日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明天,而是指重阳节后;黄花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有些人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以为“昨日”才是过去时,造出个“昨日黄花”的词来。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明日”与“昨日”划定的标准。如上所述,“今日”是指九月九重阳节,赏花的正经日子。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这里“明日”宜作宽泛的理解,不一定就是第二天)。细想,“昨日”菊花也许尚未盛开,也许尚在作蕾,怎么会成为“过了时的东西”呢?用“昨日黄花”来比喻过时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语的原意,也有悖于逻辑。
第三个经常被错用的成语是“差强人意”。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差”字,就理所当然地将其与稍含贬义的“不尽人意”划了等号,当作同义词。实际上这里的“差”意为尚,略;“强”意为振奋。所以这个词是含褒义的,意思指勉强使人满意。
这个成语出于《后汉书·吴汉传》: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土气。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
正确的用法如:
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他自己对于这第三次工作也找出了差强人意的两点:第一是该会职员的生活费一律平等,第二是该会有事在办,并不是点缀品。
——茅盾《幻灭》
现在,有一些错用者还往往狡称这是词义演变,比比皆是,因此不足为奇,是词语的正常变迁。事实上,这些成语地被错用,是因为作者没有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割裂所致。错了要改正,不能倒置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将错就错。只有补上传统文化的这一课,正确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才是正确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