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看流水坐看云
不管云彩、翠叶、烟波、渔歌是什么样子,它们都踏着自然的脚步,如电光一闪般过去了,你还待在原地,痴痴地凝望它,牵挂它,不是很愚蠢的事情吗?
爱见坑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忽然想起这首古老的禅偈,是因为一件小事。
那天,一位离异的女同学,踏着春风,登门找到我,非要让我给她介绍医生做面部整形。自然是为了漂亮点。
半年来,她提出不止一次了。其实,她长得很漂亮,高高的个子,清秀、典雅的面庞,每次来访,总有男人问她是谁。
我不止一次告诉她,没必要。
她执意不信。我只好打电话,把她介绍给熟识的医生。
半晌,她回来了,坐在办公室明亮的玻璃窗前唉声叹气,清丽的脸上爬满忧郁。原来医生也说根本没有必要。
我说,这是好事啊,你不相信男人的眼光,总得相信女医生的眼光吧,人家可是我市第一位学整形美容的研究生。她说,她们单位有些人说她很丑。“我要漂亮点,堵住他们的臭嘴!”
后来,她不听劝阻,到街头小美容店去,结果,还没等动刀,脸已经被整得肿胀了,在电话里诉了半夜苦。我说,你已经够美了,何必花钱买罪受呢?她说,单位里的一些人说我丑得不能上舞台!我要是美,会离婚?
看她依然振振有词,我只好默然了。
其实,对她作出不良评价的,就那么几个对她怀有恶意的人;丈夫与她离婚,是别有原因。本来可以一笑了之的恶言,却被她挂在心里,心随着外境走了,如同追逐夜风的萤火虫,迷失在暗夜中,酿出了悲剧。
佛经中,对这种心态有个形象的比喻:“爱见坑”。
《维摩诘所说经》说,“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
许多人,都喜欢见到自己的“佛土”——环境和身心完美无缺,好点,再好点。经济状况不错的,渴望爱情的完美,爱情完美的,渴望儿子漂亮,儿子漂亮的,渴望再聪明点,一切都好的,渴望最好永恒存在……结果,就掉进坑里去了,坐井观天,整天闷闷不乐。
针对这种人性的弱点,佛陀在《遗教经》中阐述了快乐的哲学,那就是少欲、知足。他说: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诸根,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细细想想,这六条与物质世界相连的根须,在欲望的牵引下,确实如同越缠越紧的缰锁,牵着我们不停地奔波劳碌,渐渐陷溺迷失在无边尘境里,无暇体味静处的欢欣和更广阔的生的方式、意义。
《孔子家语》中,孔子也有同样的感悟。孔子游览泰山,见到了寒士荣启期。寒士披着自制的粗糙的鹿皮衣,皮带是草绳拧的。然而他却鼓瑟歌唱。孔子好奇地问他快乐的原因。寒士说,值得快乐的事情很多,主要有三条:人是宇宙间最尊贵的,我能够得到珍贵的人身,是一乐也;这个社会男尊女卑,我幸运地得到男人身,是二乐也;许多人没有见到日月,或在襁褓里就夭折了,我竟然活到九十五岁,是三乐也。清贫是有志气的知识分子的常事,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幼年,在乡下,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孤寡老汉。破衣烂衫,冬天,用红薯藤拧成的绳子作腰带,揽着掉了扣子的旧棉袄,却天天一路小曲,好像不知道烦恼。问他,大伯,你咋这样高兴呢?他说,人家骑马咱骑驴,后边还有推车的。虽然我的处境不好,但对比那些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的老战友,我能活这么大,满足了。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我才没那么傻呢。
这话,让我始终难忘,烦恼时,就念那“骑马骑驴”的咒语,心境就开阔了。
老汉没有文化,却有足够的生活智慧,就像观花开叶落而悟道的辟支佛,彻悟了快乐只是一种心理的对比和体验。渴望拥有三天光明的盲聋人海伦、高位截瘫的张海迪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不快乐的原因,是不够淡定、豁达罢了。就像小熊维尼,肆意抛却到手的蜂蜜,却眼巴巴地望着高高的枝头那可望而不可即的青果,最终,饿着肚皮,烦恼而归。
把这番话说给同学听,她翕然微笑,再也不提美容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