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写的多是清末民初流传在津门的奇人异事,多是市井人物,而且只有天津卫爱给人起的名号,而本名不显的传奇人物。要说这其中我最为熟悉的就是燕子李三、狗不理包子、以及泥人张了。
《燕子李三》开门见山点出,“他是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表示东西是他大名鼎鼎的燕子李三偷的。”人过留名,燕过留声,这位江湖中的侠盗亦如此在作案后不隐己名,带着一份狂一份傲,也点出了这大号的来由。
而对他的神乎其神的偷技都是从侧面反映出来的,也暗示出这人的神秘莫测。对于他的功夫,倒是有正面描写的部分。
“李三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从这岸到那岸,这一手叫作“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这一手。”
对他的偷技基本上都是通过津门人爱说的特性表现出来的,因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说美了和吃美了一样痛快,这就是天津出相声演员比较多的缘由?
劫富救贫、扶危济困突出了他的侠义心肠,偷到最高府衙头上,说明这江湖人士是没有什么等级观念的,就奔着这财而来,还消息灵通,这边直隶总督荣禄放出话来要看他怎么偷官印,神龙不见尾的人就及时接收到信息,如约而至。
当然盗亦有道,官印这种东西人家还是不愿意动的,有害无益啊,真是财宝还有点用处。真拿了官印除了被通缉还能有别的出路?
怎样劫富救贫,怎样不动声色在官兵严防死守之下到官衙一游,在人物的配图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身轻如燕,快如闪电,人物都成了虚影。实在是有勇有谋智商在线的艺高人胆大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97821/b36c3cd93e2a6888.jpeg)
白描手法的人物廖廖几笔,抓住人物的特性,夸张而又传神。燕子李三如此,其它的奇人们也如此,他画苏七块,接骨的高手,本人的胸腔也就是一块块粗线条的骨骼组成,他画酒婆也就是一个喝得七摇八晃的酒鬼形象。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人物的,不过有好几个版本,天津地界的蓟县有个叫做李芬的,清末行侠仗义之士,后被抓问斩时还被光绪帝的妃子所救。说他是燕子李三,应该是家乡人的杜撰。
公认的燕子李三是河北沧州的李景华,为人侠义,在京津冀一带活动,功夫虽比不得水上漂的水平,但也不差,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临时执政的段祺瑞府邸,国务总理潘复、秘书长梁鸿志都被他偷过。偷来的财物他也会分给穷人一部分。北平诸多报纸及官衙都认可并对他使用燕子李三这一称呼,后死于狱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