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作者: 面壁者与破壁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18:20 被阅读0次

有这么一句区分高手与普通人的精准判断:

高手,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普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 01 如何区分?

怎么理解呢?

普通人,只有完完全全看见了,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现象。

而高手,有着长远的目光,以及深度的认知。因为真切地相信某种现象存在,所以在未来一定能看见。

这么说,似乎还是有点拗口,

我们直接来举例子吧。

➤比如,短视频赛道。

高手相信短视频这个赛道。

相信的来源是什么呢?

硬件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

让网速越来越快,让流量越来越便宜,手机屏幕越来越大,

所以体验感越来越好,

最终流量的载体就会迁移。

所以在好几年前,高手就能预见这个赛道,一定能起来。

这叫什么?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而普通人呢?

普通人必须是看到某某某在短视频涨了好多粉,直播赚了很多钱,

然后就跟着走,跟着冲进这个赛道。

这就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当然,二者都很好。

高手有预见的长远目光,早早入局,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普通人若是“会跟”,也跟着入局,虽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可以做第一个买螃蟹吃的人,同样很好。

因为市场足够庞大,吃不完的。

▌ 02 再深入思考一下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或许会追求「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境界,

但是大部分普通人始终停留在「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一步,

甚至更可悲的是,还有不少普通人「即使反复看见,仍然不信」,

➤比如,同样是阅读,

高手,因为笃定每天阅读经典书籍1小时,在未来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以,高手就会认真执行,

并在未来,真的看见了知识渊博的自己。

这是因为相信,所以未来一定能看见。

一些普通人,看到了身边的朋友因为持续不断地每天阅读,最终变成了个知识渊博的人,

赶紧抱上大腿,跟着每天阅读。

这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还有一些人,即使看到了无数的通过阅读提升认知的案例,

依旧无动于衷,

更有甚者沉迷于振臂高呼读书无用论一说。

实在悲哀。

平行时空确实存在,因为它就在身边。

▌ 03 普通人的跃迁

以上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人。

高手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普通人的「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以及某些人的「即使反复看见,仍然不信」。

高手,是我们渴望的境界;

某些人,是与我们处在平行时空的、叫不醒的、装睡的人。

那么,中间的普通人,他们的个人跃迁路径是怎样的呢?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么一句鸡汤: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能被人看到的。

但是啊,我还想给它加上一句:

但奈何有人眼瞎,只认识金子不认识钻石。

当大家都在为了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

有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并不是争夺金子的那些人没有能力抢钻石,

而是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钻石。

➤是的,普通人跃迁第一步,就是开眼,就是提升认知,

而人与人之间在认知上的最大竞争,本质上是信息输入量的竞争

大多数的中产、白领、中小生意人,在自己的领域钻研了太久太久,

或许颇有建树,

但也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势。

偶尔抬头看天,想做点什么别的事情,

或是另谋出路,或是多开辟一个收入管道,

结果懵圈了,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看出问题了吗?

在这里,缺少的,仅仅只是眼界、认知、实操案例以及具体细节而已。

➤而第二步,则是像素级模仿

也就是同一赛道的信息输入足够多之后,就直接像素级模仿。

已经跑通了的人怎么做,你就一比一完美复刻。

别想着优化创新或者觉得麻烦而直接省略某一步,

因为你省略掉的那一步,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环,

缺失了这一环,最终结果就会天差地别。

所以第二步就是像素级模仿,完美复刻。

➤第三步,就是融会贯通

经过前面的像素级模仿,你会亲身去踩坑,去感受商业的变化,

以及掌握各种数据分析能力、深刻理解商业活动的本质、明白了社会运转最底层的逻辑。

之后,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开始优化迭代了,

并且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建立你的个人差异化,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超越!

这些就不一一展开来讲了,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卡在了第一步的「开眼」这里。

信息输入量,真的太少太少。

甚至会因为大数据的缘故,陷入了「信息茧房」的封闭之中。

什么?不知道信息茧房是啥?

嗯,信息茧房就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用大白话来讲就是:

大数据只会推送张三想看的内容,

张三看到了他想看的内容,就会不断地沉浸其中,

并且被大数据记录到了张三在这类内容的停留时间最多,

此后,大数据就会继续精准地推送这类内容给张三。

就这样不断循环。

最终,在张三的世界里,张三所“被投喂”的信息,全都聚集在某个很小的细分领域,

从此,张三就成了井底之蛙。

综上所述,人与人在认知上的3点区别:

1、信息输入量的差距(比如,看书与不看书的差距)

2、信息是否多元化(比如,看同一类书与广泛涉猎的差别)

3、信息来源是否足够优质(比如,看经典书与看网络小说的差别)

刚好,     :

多唠叨一句,

体验卡的使用周期有三个:

4月11日~4月14日;

4月18日~4月21日;

4月24日~4月27日;

每人可以      哦~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生财有术!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个赞嗷~

最后,再次拜谢您的阅读。

原文链接,内容更完整: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相关文章

  • 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相信自己 李嘉诚说: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生命是未知的,对于未来,你所相信的,就是命运,即使全世界...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最近的气温已经上升到一定境界了,就是作为一个胖子。从家里走到工厂。都已经是汗流夹背了。所以最近我都是带两件上衣去上...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关于孙正义在20年前投资阿里巴巴的传奇故事,早已被人熟知。今天,在网上看到了孙正义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视频不长...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今天是我36岁生日,是我来到世间的第36个年头。 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祝福与礼物。 妈妈今天也打了电话给我,还有我生命...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在XSKY 2018新年年会上,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先生说:“我们在风投领域十几年,也投出了不少‘独角兽’公司,从...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刚听完音频版的“活好”,心有感触 关于孩子:发现我们总是埋怨他这里不好,那里不乖啰,孩子的性格总会折射出大人的影子...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昨天下午在研学旅行导师研习营,有几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案例实操中的主题教研方案时一脸懵,由于此前对...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出席,很喜欢这句话,就如同跑步来说,你只有开始跑起来,你才能体会到跑步的乐趣,那么生活何尝不是这样...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01 10月30日,金庸离开。 朋友圈几乎就被刷屏。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金庸的怀念。这其中也包括互联网的大佬。 ...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我有一个编辑朋友,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大神者,必与众不同,何为不同?且听我细细道来。 编辑的工作是做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wb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