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又到了年末,各种ddl也在年末,所以最近过的也挺有压力。不过就算如此,还是要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好好想想自己的过去的2018。
2018年对我来说应该是人生中比较关键的一年,毕竟,从大三到大四,需要开始思考接下来去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从今年一开始就在思考,接下来去向何处,最终要到达何方。所以我也做了尝试和努力,也得到了一些收获和感悟。
首先是关于自己的一些想法,自从我17年暑假去上海实习之后,就慢慢有了一些想法在我脑海中形成,特别是fablab接触到一些其他方面的人之后,就更加深刻意识到应该不应该仅仅被自己的专业给限制了视野,所以我开始萌生了想要把设计智能化,再整合进入数字制造系统之中。所以在年初我就学校里面找了一群小伙伴,然后做了一个智能定制鼠标的项目,拿去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比赛虽然很凉,但是初步demo还是实现了。
Fit+鼠标定制demo
关于学生身份与社群认识
所以后来我就带了这个项目,去了第一届的2050大会,想要跟别人聊聊我的项目,同时也接触接触有趣的人,虽然这个大会的过程下着暴雨,但是也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新社群的力量和感召力,也是我第一次尝试跳出一个学生身份,以一个(准)创业者/项目推动者的身份去跟别人交流,比起以前一直以学生创客身份自居,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别人以一个看小朋友的感觉跟你交流,毕竟学生也就意味着不成熟,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也不会招来额外的指责,毕竟还是一个学生。但是一旦跳出这个身份,以一个创业者自居的时候(我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就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洪亮了很多,有一个明确的项目和目标,并持续推动着,就会发现很多人和资源会向你靠拢和集中,同样的,也会直面很多人的质疑。可能因为我现在仍然还是一个学生,我感觉到大家对我的项目和想法都很友好,并没有感受到很多文章上描述的那么的压力,相反,还的得到了足够机会,被邀请去innospace和autodesk forge做了分享,也写了一个文章发到了设计人工智能网络里面。
第一次露营交给了2050
这也让我很明确的感受到,当目标明确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相关的资源和人就会向你靠拢,这个是无关乎个人,而关于目标本身。
现在的新社群让我感受也是如此,这个2050大会就是由各个社群自发的召集起来,带着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社群是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社群内部人就是秉着对某个事物的共识,走到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讯息,再强化这个共识,形成更加强烈的联系,一个健康的社群就应该就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给新加入的成员就有一种水滴流入海洋的感觉。这一点我也切实很有感触,特别是当初次接触到mixlab的时候,发现竟然由如此之多的人在关心跨界创新,而且高手如云,然后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随着参与和投入的增多,慢慢就会产生身份认同,觉得我就是其中一员,应该做点什么。这么一想,这个过程先是加入,然后强化共识,建立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然后开始自发的对外做功(传教好像就是这么过程hhh),现在的新社群,借助互联网络的加持,让这个过程不分时间地点的可以进行,真的是十分有趣。今年暑期就参与了一个小社群的组织过程,大家围绕对新媒体艺术的着同的兴趣,分享自己的咨询和观点,然后有着不定期的线下活动,确实给我烦闷的雅思课程带了了不少快乐。这种栖息在微信和互联网中社群,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吧。
装置项目,各种各样的展和机械臂
暑期的时候,我在学习课程之余,又跑到了fablab摸鱼,然后就被安排了一个舞台装置项目,就是把一个巨大花瓣状的东西给吊起来挂在舞台上,然后去控制它的开合,用以配合台下的闭幕式,虽然之前也是搞过这种启动装置,不过和设计师们合作这还是第一次,按照以往的赶装置的时间,通常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即使是说从一个月前开始准备,虽然心态是爆炸的,但是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毕竟是需要和设计师、施工人员、主持人多方协调,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切实的从头到尾了组织跟进了一个装置项目,毕竟一直都是做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合作的最多的也就是程序员。
非常疲惫的我和巨大的装置同时在那段时间里面,我也是前前后后和小伙伴看了好多展,确实是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发现了装置这块也是非常缺少工程人员的,之前都是艺术家们自己在弄,但是现在的新技术那么的多,涉及的面也是十分广阔,艺术家们也开始变得难以掌握,所以需要非常的多的各种背景的人加入协作才能做出精彩的作品。我也隐隐有些向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冲动,毕竟做的东西都好cool啊。
后来同济设计周的时候,非常有幸的参加了一个机械臂的工作坊,然后第一次实际操作了机械臂,使用机械臂去切割和拾取,学了rhino和gh。对我来说,以前关注的对象,都是机械臂的本体,机械臂的结构、编程、算法方面,但是自己能力又非常有限,仅仅是加以了解,组装过一个小的玩具级的机械臂。而这次对我来说除去机械臂本身和工业产线上的运用之外,可以用机械臂,做很多有趣的事情,盖房子、调酒等一些非常神奇的操作。
最后说回来,还是不要陷入自己所学的套子之中,要多和不同的人交流,分享观点,会有一些意象不到的收获的。
快乐的机械臂workshop
雅思考试与英语学习
最早的时候是没有想要继续深造的想法,但是在好朋友的引荐的机缘下,得知宁诺要开一个比较符合我的一个专业,所以临时起意决定申请,而雅思则是必要条件之一,于是我便在暑假的时候去上海报了一个最便宜的雅思班,(实际上是想去上海苟着),上课还是挺辛苦的,毕竟8点就要开始,然后我的通勤时间也是要40分钟,对于假期晚睡的我来说确实比困难。
说到英语学习,我还依稀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妈带着我去镇子上的另外一头上剑桥英语的场景,个子矮小的我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然后在我妈的拼命的鼓动下举手说了一句念了一句apple,然后就再也没有来上过课。后来中学的时候比较贪玩,然后也不怎么写作业,然后去老师家补习的时候被安排到了基础班,然后一直都是凑合凑合的过程,到了大学,英语老师更是放养,课上了一半回去吃苹果,所以我的英语学习也一直是一个随缘的过程,直到了刚刚,裸考完雅思之后,虽然没到标准,但是还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所以还是要非常认真对待一下,针对的应试加以训练。特别是口语,实习的时候和老外有的没得尬聊让我有了一种我口语还凑合的感觉,实际上还是有非常大的欠缺,一直使用简单的词汇和中文思维,只会强化的错误的口语,并不能真正的提高。19年还是要倍加努力,早日考出。
毕设与专利
因为现在也是大四了,毕设也成为我的头等大事,而且我想作为本科阶段的收官之作,还是非常有必要认真对待的。而且导师也非常好,同意了我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东西,所以我还是非常享受做毕设的过程,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然后和别人交流讨论,我觉得好像回到大学刚开始那样,能够明显感到自己在充实的过程,阅读,会给我带来充实的感觉,同时也会缓解我的焦虑。来年还是要多多读书,多多思考。
除了毕设之外,还有一个专利,这个专利也是我心头大患,毕竟作为解题的要求,不得不弄一个专利,但是为了写专利而写专利,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当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想法被驳回,是一件很让人烦躁的事情,不过还是要保持冷静,烦躁不能解决问题。但愿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为了专利而专利的事情吧。
关于个人竞争力
大四之后,宁波校区的建设带来蛮多高水平的讲座,有一个还是挺让我有感触,就是一个MIT的博后来讲全球领导力和跨文化竞争力,虽然讲来将去还是那些很多公众号也会提的那些什么我们处在变革时代,知识经验快速更新,要有什么全球视野,什么摩尔定律长尾理论什么的。对我来说,其实在听这个讲座的时候我是在思考我的竞争力在哪里,我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我的竞争力是我建模很快还是会玩arduino又会3D打印吗?但是我建模很厉害但是不懂设计,我搞机械但是不会写运动算法,我会玩arduino但是只能做做prototype,更工业级的开发也没有什么接触,想法很多但是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同专业人士比起来,我这些小儿科的技能显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和初级。不过转念一想,其实竞争力的高低主要还是看我所处的赛道,如果去搞机械加工,那我就得又过硬的机械专业的能力,材料、工艺、加工,但是这个对其他方面的需求却并不是非常的重要了。所以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赛道,总会又那么一件事情,是符合我的个人经历和技能树的,那这种就可以称之为非我莫属或者命中注定的事情吧,虽然我并不是宿命论者,但是确实一个人的经历和技能树,会把他导向一个有迹可循的结果吧。那我的目标其实很清晰了,找到非我莫属的事情,然后解决它,因为别人在这件事情上面,并不能做好。
跑动过的城市
在9月末的一段时间,是我创记录的在一周内辗转4个城市,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后来也去了苏州参加hackathon,仔细想想江浙沪区域的主要城市我都跑了个遍了吧,不过最熟悉的地方还是宁波和上海吧,毕竟在宁波上学,在上海呆了两个暑假。其他的城市有种匆匆而过的感觉。现在也会思考,毕业去哪里?作为一个来自安徽铜陵在宁波读书在上海实习的汉子,哪里是比较适合我的发展呢?
一摞车票
在上海的时候,闲暇之余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围绕着房子展开的,特别是上海这种我感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的地方,这种问题就显得非常现实,毕竟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如果想要结婚生子定居下来,那取得一个房产则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在上海这种地方,就显得非常的昂贵。虽然上海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充满机会和信息的城市,但是这种对与我这种外地五线开外的城市来的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压力的。如果选择在上海定居,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所以相比起来,宁波在这个问题上面就是好了很多,城市位置交通也挺便利,然后城市定位也非常符合我的专业,但是相比上海,信息上面就有蛮多的滞后,而且,在社群方面,上海更加容易找到组织,但是在宁波,有些时候可能就是同行者寥寥了。
其他的城市,也只是短短停留了几天,并没有一个很全面的认识,毕竟选择发展城市方面,还是需要全面了解一下的。但是这些城市里面,都是有着非常好的朋友,这也是让我感到温暖的地方吧。毕竟选择城市的同时,也是在选择人。
不过整体看来我活动范围都是在长三角这一块,虽然这里也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方,但是我还想找个机会去南方看看,毕竟,有句话说资本在北京,研发在上海,制造在深圳哈哈哈。
在流窜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深刻的体会到交通工具的重要性,高速铁路网络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拉近了城市的距离,开始理解那种经常说的什么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什么的了,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其实定不定居上海倒不重要,能够快速到达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好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基大本营,好好消化和吸收,毕竟信息太多并不有利于深度的思考。
老大难的问题
如果能够完整看到这里,那一定是真爱了。我回顾了之前几年的总结,对来年的期望,每年都有不同,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主要还是出在我自己本人身上,可能自己在这方面的心智还并不是很熟,并不是很懂如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也会中途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切实幻想和尴尬至极的回复,这仅仅是与人交往的方面,总之问题还是很多。我觉得如果我不先解决这些,那何谈去解决问题呢?毕竟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也不想非常轻率的就填个答案,因为改答案是一个比较麻烦和痛苦的过程,不管怎么说呢,还是期待能够早日解决吧。
总之总之
乱七八糟不着边际写了好多,总的说来比起17年,不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其他方面,感觉还是有所进步的,至少算不上浪费了时间,也比17年时候实在了很多,可能也是因为年长了一岁的缘故吧。还是期待19年能够有个好的结果,去到我想去的地方,虽然这段时间有些艰难,相信翻过这座山,世界就能听见我的声音。
我和EasyGlass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