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快三十岁了,赵恒对刘娥依然宠爱有加。本想封刘娥为贵妃,但因为赵恒性格软弱和北宋朝政的特殊结构,这份手诏刚送去,就被宰相当着内侍的面烧掉了。
刘娥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她明白,在后宫前朝,她仅有的宠爱并不具备优势。她开始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帮手:在宫内,她以宋真宗和皇后的节俭做法为风向,从来不多戴一样首饰,站在争相斗艳的一干嫔妃中,反倒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赞赏;在宫外,她让前夫龚美改姓为刘,化身兄长,在朝堂上笼络人心。
如此谨慎做法,刘娥也只是在入宫六年后,才升为有品级的美人。刘娥没有气馁,在和宋真宗的相处中,她发现宋真宗不愿把批阅奏章的事情假手于人,而每日批阅又很辛苦。于是她便有意识留意朝堂动态,时间久了,宋真宗也能明显感觉到刘娥的变化,便逐渐和刘娥探讨朝廷的事情,还教刘娥怎么批阅奏章。有了领路人,刘娥的进步更是神速,不仅对前朝的动向越来越敏感,还能独立完成奏章的批阅。看到刘娥的才能,宋真宗也有心抬举刘娥,找机会追赠刘娥的父母,让刘娥成为将门之女。
一直没有生育也是刘娥的一块心病,宋真宗便默许刘娥侍女李氏的孩子赵祯,充当刘娥的儿子。才能、子嗣、背景,再加上前朝逐步形成势力,刘娥之后的升迁如同开挂,从德妃到皇后,再无阻拦。
那年,刘娥45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国事的操劳,宋真宗的身体越来越差。刘娥建议宋真宗去太清楼养病,把国事交给儿子处理。宋真宗也有心培养这唯一的儿子,便欣然同意。赵祯年幼,一直协助宋真宗处理政务的刘娥,便又开始代表赵桢处理国事,正式为自己的掌权布局。她一面安排刘美成为京城禁军统帅之一,以便意外发生时,可以更好地控制京城;一面利用王钦若搜罗亲信,在文官中获得极大的支持。
面对刘娥的强势崛起和展现出的不凡政治才能,越来越多的人倒向刘娥,刘娥的中宫之位也越来越稳定。
1022年,宋真宗在驾崩之前,允许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过问军国大事,以期在赵祯真正长大之前,可以制衡宰辅们。
刘娥的时代,正式开启。
为了改善国家财政匮乏的局面,刘娥做出一系列调整:以身作则,减少开支;废除职责重合的礼仪院;减少部分官员的俸禄。
她还推行"贴射茶法",让商人可以用钱在产茶的十三山场直接购买茶叶,且同时向官府上交利息,这样便可以在控制价格上涨的同时,增加官府的收入;与此同时,她又下令更改食盐专卖制度,宁可放弃盐课收入,也要让百姓吃上干净的盐。
在提高政绩的同时,不忘百姓的需求,站在权力巅峰的刘娥,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大局观。不仅如此,刘娥还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令恢复科举考试,并对科举考试的方式进行修正,对应不同的需求,设立
科目,然后根据考生所擅长的科目进行录用。
进的考试制度,一时间引来无数人才,在朝堂百花齐放。
但刘娥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避免朝堂的朋党之风,她以携带众臣家属的名义,让每个大臣都写下一份名单。再有官员升职降职的事情,便会对比这份名单,然后在平衡朝中势力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判断。
刘娥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宋朝存在的政治弊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改变,也为赵祯的亲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只是,手握大权,内心总是会升起更强的欲望。随着赵祯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暗示刘娥还政。
公元1032年,皇宫内发生火灾,很多宫殿都会烧毁,于是有大臣上奏,把火灾看作是上天的警示,要求刘娥还政,让赵祯成为名副其实的宋仁宗。
此时的刘娥,虽然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但她并不想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力,并且还想穿着皇帝的制服拜谒太庙。
感受到刘娥的心思,朝中大臣迅速兵分两路,一路更迫切的要求刘娥还政,一路则顺着刘娥的心思,鼓动刘娥效仿武则天。
但当有人真的献上《武后临朝图》之后,刘娥却感受到内心的愤怒,她撕掉画像坚定地说:"老身至死,不负祖宗。"就这样,在满心纠结中,刘娥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本来卧病在床也要身着皇帝制服的她,最后的心愿居然是脱掉制服去见九泉之下的宋真宗赵恒。公元1033年,刘娥病逝。留下"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的身后名,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完美
的句号。
而她也用一生地励志行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纵然命运多有不公,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终会打破命运
桎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