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凡事正面思维

凡事正面思维

作者: 极乐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22:48 被阅读21次

净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念佛人每日诵念思惟》

    一、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奉公守法,为世良民。

    三、自觉愚恶,过于他人;毫无资格,计较他人。

      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

      不求人过,不举人罪,不揭人私,不争人我。

      不背因果,不蓄恨意,不怀虚假,不行谄曲。

    四、六亲眷属,敬爱和睦;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和颜爱语,下心含笑;慈念众生,加厚于人。

      奉行谦敬,不起骄慢;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五、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

      凡事真心,凡事爱心,凡事感恩,凡事恭敬。

      凡事守大体、有分寸,凡事为对方设想,凡事肯吃亏不计较。

    六、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七、生活──简单、朴素。

      语言──诚恳、和蔼。

      威仪──安详、稳重。

    八、诿罪掠功小人事,掩罪夸功众人事,

      让美归功君子事,分怨共过盛德事。

    九、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十、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

今天和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凡事正面思维」。

所谓「凡事」就是说,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情,不管在什么环境因缘情况下,都要这样做,这叫「凡事」。

所谓「思维」,就是我们的意识活动,审虑,推度,思考,判断,人心一遇到境界,就会思考,就会分别。那么这种意识活动有两种趋向:要么就是正面的,要么就是负面的。但多数人还是负面的多,负面思维不用学习,生下来就会,这是因为烦恼我执。

正面思维要学习,不学习不具备。什么是正面思维呢?所谓「正面」,就是加分的,引导事物向着善,向着好,向着有利、阳光的一面,这样的思维模式就称为正面思维。

「负面」就是减分的,让我们的心沮丧,让事情糟糕,不利,不顺,阴暗,这就称为负面。

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不管在家庭,还是在团体,负面思维往往是伤害特别大,不和,产生负面的效果。

正面思维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符合佛法理则,趋向真理。

以什么标准判断它是正面思维还是负面思维呢?所谓正面思维,就是符合佛法的理则,至于佛法有什么样的理则,这个要学习,底下我们会介绍。

佛法是佛陀所说的,是圆满证悟真理所自然流现的语言。如果按照佛法的理则去思维,我们就会接近真理,趋向真理,这就是正面思维。

反过来说,违背佛法的理则,根据自己的想像、经验、主观臆断、我执情绪、烦恼习气,「碰到这事我就这么想的,我就过不去」,这就彻底是无知无明。

第二,自性清净离染,令人喜乐。

正面思维以净心为体,离开染污。这样的思维让我们心有喜乐,心是很欢喜的,很安乐的。这种喜乐是清净为性,不是说「我打麻将赢了,快活了,高兴了」(那是染污的),不是!

正面思维所带来的法喜法乐,是清净喜乐。

反过来说,负面思维就不这样了,负面思维是因为任凭了烦恼习气,负面思维其实就是我执,我──尤其是当这个坚固的「我」受到攻击或者危害,它就要保护自己,马上起一种情绪,它的自性是不清净的,是烦恼为性的。它所产生的作用,是令我们心中染污,苦恼,越想越苦恼,越想越难过,大家可能都有经验。心里难过,为什么?负面思维就难过了。

沮丧!一想,头都耷拉下来了。

失败!这个心沉沦,沉堕。

到后来没办法了,有的人就是寻短见,有的人就报复社会,有的人跟别人吵闹,争执⋯⋯这一切都是从负面思维生发出来的,它让我们的心不净。

以上两点说的是正面思维的作用,下面说它的相状。

第三,对人恩慈体贴,给予爱与温暖。

正面思维的相状表现在对他人,就是《宗风》里所说的「恩慈体贴」,正面思维一定是这样的。

负面思维就不是这样。缺乏爱心,对他人没有恩慈体贴,只会保护自我,以我为中心,依我为标准,这样就会令大众不喜,令大众不乐,令大众远离。

你只要负面思维,对方就立即感受到,不需要打电话,也不需要发信息,互相之间就感觉到不和,然后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大家自然就疏远了,团体就分裂了。

家庭也一样,夫妻两个负面思维的话,这个家就不成一个家了,打仗,或者冷战,不能好好过日子。

正面思维给人爱和温暖,就像我们刚才诵念的「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这些都是正面思维;「凡事为对方设想,凡事肯吃亏不计较」,这都是正面思维。若能正面思维,大众当然很喜乐,喜欢跟你亲近。

第四,处事理性客观,向善向净。

正面思维所产生的效果是──处事理性客观。既然是符合佛法的理则,判断、处理事务就是理性的,不情绪化的,就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公正,全面,不偏颇,这就是正面思维。这样的思维,会引导我们向着善、向着净的方向发展。

一般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都有一个主观的意识,「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做成」,这是一般的观念;「为了做成,不管怎么样都行」,就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一味要达成目标。其实事实未必如愿,因为也可能我们的目标不正确,也可能我们的方法不正确,如果我们一定要强力推行,不按照正面思维去做,即使这件事情表面看做成了,其实是失败的。因为不是向着善,而是向着恶;不是向着净,而是向着染。跟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人事环节都感到很累,都受到伤害。只有你一个人事情做成了,那不可能!到最后也一定失败。

如果正面思维的话,也可能这件事情做不成,但是从长期来看,非常符合自然法则,这件事本来就不该成,成了就不合时宜,不是时机,不是因缘,对自我、对他人都不利。

「按正面思维老是受人家欺负,正面思维,你看事没做成」,你觉得没有做成,其实是大大地成了──人心都成了。所以,不是为了单独把这件事情做成。

我们总结一下,就是正面思维有这么四个特点:

第一,符合佛法理则,趋向真理;

第二,自性清净离染,令心喜乐;

第三,对人恩慈体贴,给予爱与温暖;

第四,处事理性客观,向善向净。

反过来,负面思维也有四个特点:

第一,违背佛法理则,无知谬误;

第二,任凭烦恼习气,体性不净,令心染污、苦恼、沮丧、沉堕。

第三,缺乏爱心,令他不喜,令众远离;

第四,处理事情主观臆断,情绪用事,让事情复杂化,变得更加糟糕失败。

我们主张凡事正面思维。事情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和我们的心念有关系。我们如果正面思维的话,会引导种种因缘向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为什么要正面思维呢?如果从我们佛弟子来看,最基本来讲就是为了实践佛法。我们学佛,学了很多理论,如果不应用到实践当中,这就失败了。就像慧净上人讲的,一般的人都是习气做主,情绪用事,遇到事情就自然爆发出来,这就是「我执」,伤害「我」了,侵犯「我」了,冒犯「我」了⋯⋯即使我们学佛,往往学了一些道理,也都把它放在那个地方,生活当中遇事逢缘不一定用得上,还是凭着烦恼习气,遇到一点什么事情,压不住,这就不好。我们学佛人、念佛人、修行人,特别是出家人,人家说「你们寺院应该很清净的,怎么到了寺院好像也有许多矛盾」,为什么?一是因为大家都是凡夫,本质都是这样;二是没有正念思维,学的东西没有用得上,都停留在理论上。我们要学习佛法,更要实践佛法。

有人说「我不是佛教徒,不一定要实践佛法,我也没学」,即使这样,也要正面思维,因为这会让我们的心受到保护。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幸福,都不希望自己受到伤害。但是恰恰相反,如果采取负面思维这种形式,无一例外首先伤害的是自己;伤害了自己又不平衡、不满,然后就要报复,又要伤害别人,这就是负面思维带来的结果。所以,如果不想让自己受到伤害,最好是正面思维。

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自己伤害自己,尤其在心这一方面。

身体,碰它一下,可能把它碰坏了;心上的事情,谁能伤害你呢?人家讲的话,还是靠你去思维。「他讲这个话,就是跟我过不去!我几天都睡不着觉,高血压都犯了」。他讲的话已经过去了,像风一样飘走了,可是你还在那里不断地加工,负面思维,这样就伤害自己了。如果我们正面思维的话,你听到很高兴啊。同样一句话,张三听到就非常苦恼,李四听到,「哎呀好啊,是好事」。

就是思维方式不一样。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君子就很宽厚,会正面思维,他就很快乐,很幸福。如果不会正面思维,就很沮丧,总是戚戚然,总是提心吊胆,总是感到路不宽敞,「人家都对我不利,周围的人都对我不好」,这都是我们负面思维感召来的。

佛法的理则,这里简单说四点:

一是唯心观;

二是因缘观;

三是慈悲观;

四是念佛观。

我们这个道场专修净土,这几方面大家要有所认识。

第一,唯心观。

什么叫唯心观呢?就是佛法所说的「万法唯心」,一切在我,这是佛所讲的真理。如果这种认识深入骨髓的话,就不会去怪人家,也不会有负面思维,因为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境界,人哪,事啊,物啊,环境啊,因缘啊⋯⋯都是我们的心所招感的。

如果没有这种业力,绝对不会招感这个境界。比如说现在假药、假广告、地沟油到处流行。有的人说「管他呢,随大流」,在里边推波逐浪,也来分一杯羹,发一点昧心财;有的人愤世嫉俗,「社会怎么这样!」其实我们人人都有份,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这种恶种子,这种事情你连听都听不到,一滴地沟油都吃不到。你能吃得着地沟油,对不起,你肯定是沾上了。这么一想的话,怎么能怪人家?不能怪人家,「这我有责任哪」。

这个世界这么不好,发大水啦,海啸啦,地震啦⋯⋯你有责任哪!责任多大?你听到多大,反应多大,就是这么大,这就是你的责任。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这个种子,绝对听不到这个话,也看不到这个境界。夏天蚊子多,为什么蚊子多?你感来的。观世音菩萨坐在旁边,他不会说「哎呀,蚊子很多」,没有蚊子去叮观世音菩萨的。

我们这个地球,大家看到的都是高山、洼地、沙砾、暴风雨⋯⋯佛菩萨看这个世界都很清净庄严,都是琉璃为地。《维摩经》里不就有吗?释迦牟尼佛足指按地,大地马上就清净无染。

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人,听到什么消息,都是我们感来的。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把网络一打开,坏消息都进来了,你不打开、不感召,不就听不到吗?坏事听到之后,就在那里起反应。所以,这些最好给它屏蔽掉。

有的人就是这样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不对那里,他不感召那个。同样一句话,大家都听到了,只有他没听到。「哎呀,这家伙装假,那么多人都听到了,就你听不到」。对,为什么?他就不想听这句话,就自然听不到,修行好的人听不到坏话。

弘愿寺的宗福法师,他耳朵不好,你讲别的事,他讲:「我听不到。」你要是讲佛法的事,小小声他也听着了,他的心是这样的。所谓「心」,它会搜集信息,它会招感境界。

有的人专门听坏话、负面的话,张家长,李家短。为什么?他的心就是招感这些,不听这个他心里难过,别人不讲他也要问一下子。不想听的人,没人给他讲:这都是我们的心招感来的。

你会遇到什么人、听到什么话,绝对是你招感来的。不喝酒的人,人家不会喊你喝酒;不打麻将的人,人家不会喊你打麻将。你想喝酒,想打麻将,电话就来了,信息就来了。

所谓「万法唯心」,一切在我,一切是我们自心所招感的。每一个人对我们所遇到的境界是顺、是逆,是善、是恶,对种种因缘要负百分之百责任,不可以半点责怪人家。

如果抱有这种观点,你说这个人心量多广大呢?他不好意思讲坏话,因为都是自己的事情。你说「我遇到一个恶人」,不好意思,你怎么遇到恶人呢?说明你心里恶,你心里有个恶人,所以你遇到一个恶人。外面的事情是我们内心的镜子,如果你心中没有恶人,你见不到这个恶人。你遇到了,你还好意思说!你要是懂得,就是你不好啊!你如果遇到十个恶人,说明你心里藏了十个恶人,是你把这些垃圾装到心里去的。

就像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公案。他们在一起经常辩论机锋,苏东坡老是输,输了还不服气。那一天,他跟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东坡居士很高兴,「我像一尊佛」。佛印禅师问:「那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居士想就此机会损他一下子,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他想:这下我赢了,我是佛,他是牛粪。苏东坡回去就把这件事情讲给他妹妹苏小妹听。苏小妹一听,说:「哎呀,哥,你输了。」「我怎么输了?」「佛印禅师心很清净,见一切都是佛,你即使是牛粪,他也把你看成佛,这是他心中只有佛,没有牛粪。你心中就是牛粪,所以把人家禅师看成牛粪,这是你的心不干净。」

这是一则公案。当然,苏东坡佛学修养很深,这则公案未必是真的,但道理是这样的。

如果了解万法唯心的道理,我们是没有半点资格责怪外面的环境,更不可能报复社会,我们没有推脱的余地,这样就会抱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因为这都是自己的责任,要改正就改正自心,所以这个原点就抓得非常准,这个思维点就站准了,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好的。

从自己改起,不责怪人家,也不推脱责任,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如果都怪人家的话,「那好,什么责任都是你的,跟我无关,那你改变吧!」人家是改变不了的,不会因为你这样说人家就改变。

有一句话说「依报随着正报转」,要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但其实可能也有,就是改变我们的内心。所谓依报,就是我们所遇到的所有一切人事环境。如果我们的心念光明,我们的心阳光、温暖,那从此以后就会一路春风,遇到的都会是善人、好人,一定是这样的,没有任何含糊的。

「怎么我改了,他还没改」,那你还是没有准备改,你要等到他改你才改,不是这样的。你改了就好。因为这一切都在我们自己这一边,我们的心就像一个灯笼,当我们在黑暗里走路的时候,我们走到哪里就照亮到哪里,黑暗遇到灯就消失了。所以,我们的心如果光明,如果阳光,如果温暖,那么走到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子的,都是亮的,人事关系自然就改变了。人事关系也是一种依报,我们所依靠的环境。

第二,因缘观。

因缘观特别重要。万法是由因缘所生,所谓「因缘成事」,这样一来,万法就是空性不实,无我,空性,它并不是实在的。既然如此,佛法就说无作者、无受者。

一般人办事,「这件事情是我干的」,觉得很自豪,有一种居功自傲的心,这个思维方式不符合佛法,也不符合事实,你不可能一个人成就的。好了,你这样居功自傲,人家就不高兴了,「只有你一个人干哪!」但是你嘴巴大,人家不高兴就在底下搞小动作,将来你的事情就办不成。所以,不要有这种观点。

如果有因缘观,你说「这事成了,是因缘成事,大家的,有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缘」,这样你就会有感恩心,就不会居功自傲,就很谦卑,这样,人事不就好了吗?环境不就好吗?结局不就好了吗?

如果不懂得因缘观,失败了就很沮丧,「这个事我没办好,我真没面子,我真无能,我真无用」,这种观点也不符合因缘观。当然,我们可能有许多需要检讨、修正的地方,但是这件事情如果尽到力了,就会很安心,「这是因缘没有成熟,因缘如此」。俗话说「胜不骄,败不馁」,怎么能胜不骄,败不馁呢?懂得因缘。事办成了,没有骄慢;事没有成,也不会气馁,因缘就是这样,坦然接受。这样,心就永远处于一种非常平的状态,非常理性的状态。

学会因缘观,就没有情绪,就不会执着「我」,因为「我」跟「因缘」是相反的,因缘就是「无我」。如果因缘观很深入的话,人就会平和理性,也无所谓成败得失,这样的心所引发出来的思维、语言、行为,自然是随顺事物的本来状态。

第三,慈悲观。

佛教讲慈悲。当然,慈悲很深,小慈悲、中慈悲、大慈悲,简单讲,慈悲就是利他,对他人恩慈体贴,凡事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慈悲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也符合人心,符合佛法。如果有慈悲观的话,你做事情、起心动念当然就不会负面思维,就会正面思维。好处都要给人家了,哪会跟别人计较呢?哪会去责怪人家呢?

第四,念佛观。

有人说:「我没那么大慈悲,也没那么大智慧,无我做不到,我只是念佛的。」

念佛,好,有念佛观。什么是念佛观呢?

作为一个念佛人,其实有的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是一个念佛人,念佛的观念没有深入内心。

我想有几点:

第一点,要时刻记着我是极乐人。学我们这个法门,念弥陀名号一定往生的,如果忘了这一点,那你往生不定,就不能称为一个真的念佛人。好了,我们往生是一定的,我们现在虽然在娑婆世界,其实我们的户口,我们的名字,已在西方净土。如果有这种认识,你在世间做事怎么能不自在呢?怎么会跟别人计较呢?你都是极乐的菩萨了,还在跟凡人计较!

有一个人在走路,突然一个小青蛙把他的脚碰着了,结果他就蹲下来跟那个青蛙计较──会这样吗?不会呀!只是一个小青蛙嘛,对不对?它在路上走了就走了。

那你是极乐的菩萨,你在这里做事,还会跟凡人计较吗?时刻想到「我都是要到净土成佛的人了」,自然非常放得下,心里很坦然,境界就不一样:这就是念佛观。

我们既然是极乐人,我们来到世间做什么?跟别人结善缘哪!事情做成也好,做不成也好,都可以,可成可不成,但有一点一定不能失败,就是我们和人家一定要结善缘。结到善缘就成功了,事情没办好,没关系,让他愉快、让他安心、让他喜乐就好了。遇事逢缘如果有这种心念,就会有非常好的方法。

第二点,我们念佛的人要知道弥陀是主人。如果有这种想法,你就不会太煎熬自己,「事情怎么会这样!」弥陀做主人,我们为阿弥陀佛做事,背后有阿弥陀佛的手在推动,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就好像你就是主人了。我们做弥陀的手足,做事就会非常平静,做起来很有力量,很有靠山,就不会觉得没有底气。弥陀做主人,讲成讲败,我们也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短视。阿弥陀佛做主人,你怎么知道事情办不成就不好啊?办不成说不定最好,阿弥陀佛看得到更远的未来;他不仅看你一个人,他看周围一圈人,他看所有的众生。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弥陀做主人,自然就有阿弥陀佛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做种种善巧因缘的安排。

那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我的起心动念,我设定的目标,我的三业行为,符不符合念佛人的身份,符不符合弥陀救度,是不是在推进这个法门,是不是在为利益众生?」如果是这样,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有阿弥陀佛来做。

就怕你不是这样,你有自己的东西:「我要为我的名,要为我的利,我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给大家看看⋯⋯」──没有什么一定。如果我们的心坦然让弥陀做主人,那我们的方向就跟阿弥陀佛一致。打个比方,我们就是灯泡,阿弥陀佛就是电源、能量。我们不会放光,阿弥陀佛会放光。弘愿寺不是哪一个人建起来的,是阿弥陀佛要成就这个寺院,是这么多念佛众生需要这么一个专修道场,这是弥陀在做事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干扰阿弥陀佛的事业,不要坏事就行。往往我们过多地想,过多地思虑,有过多的知见,其实是障碍了阿弥陀佛的事业,这是帮倒忙,越帮越忙。我们应该在内心静静地体会:我应该如何拿捏,如何去做,如何去顺应这个法门、顺应弥陀的心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这些。当然,这也是在做事当中去体会。

当然,念佛观也有「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像《宗风》所讲的这方面,都属于念佛观的内容。

这里我们讲了四点,稍微总结一下。

这四条法则是我们思维的标准,我们思维的原则。

第一,唯心观。万法唯心,一切在我,这样就没有推脱的余地,就会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因缘观。因缘成事,空性,无我,无执,无情绪,这样就不会计较成败得失,不会患得患失,处理事情就会平和理性,同时也会积极。为什么?「我某某人只是这万千因缘当中的一个环节,这件事情是符合众生利益的,符合弥陀救度原则的,但是目前这件事没有完成,那怎么办?促进因缘成熟。怎样促进因缘成熟,就要考虑」,这是很正面、很积极的。这样做就能够促进因缘成熟,这不就好吗?「我要做哪一部分,哪个方面是我努力的,哪些是时间的关系暂时不能成就,哪些需要把大家的因缘都调动起来」,这就是因缘观给我们的启发。

第三,慈悲观。如果有了慈悲观,我们就不会计较,也不会责怪,而会觉得无所缺乏,感到非常满足。人在这个世间,所谓「知足常乐」,依我们凡夫来讲,怎么能知足?胃口大着呢!欲壑难填,就是不知足。以我们凡夫,我们的心,唯有弥陀的名号能让我们知足。这句名号,世间利益、出世间利益,现世利益、未来利益,成佛利益,五种增上缘的利益,通通都有,圆满一切功德,让我们心满意足,没有任何欠缺,这样的心就非常祥和,非常安乐。

前面讲了一些理论,下面讲一些例子。不是说理论讲出来就能做得那么好,我们都来学习,但首先要有认识,如果认识都没有,那遇到事情就是火上了。

所以,遇到事情我们慢慢做,以佛法来调整自己,对境练心。

关于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比如信任就是正面思维,怀疑就是负面思维。所谓信任,就是对他的基本面给予肯定,并不是说他这个人是万能的,不是这样。比如说佛菩萨都很信任我们,是肯定我们的佛性,肯定我们念佛,肯定我们有向善、向净的趋向。你信任他,就会肯定他,给他力量,给他温暖,给他鼓励,他就觉得很好。没有一个人愿意活在被怀疑的气氛当中;怀疑他的人心里也是不清净的。这个怀疑的心就有阴影,本身就不清净。

我自己有件例子。这件例子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我仍然记忆深刻。我大学毕业之后有一次回母校,我这个人不太认识路,车站下了车,本来到学校也不太远,但我不认识,只好搭人力三轮车。车伕开口就要五块钱,当时五块钱挺大的。「啊?五块钱?」我脑子马上产生了负面思维,「这肯定是在蒙我,有那么远吗?据说骑车的人都愿意带你绕弯子,只有两块钱的路,他绕一大圈,好收五块钱」,心里就产生这种想法。

我说:「能有五块钱吗?有那么远吗?你别骗我,这一带我可是老来的。」然后就显示自己好像环境很熟,不是外地人,在那里一阵辞言,现在想来都不好意思。结果这个三轮车伕,我非常感谢他,他回头对我看一看,也没有辩解说确实那么远,直接把我损了一顿,他说:「你这个人真没有意思,」他摇摇头,很看不起我,「你连人家说的话都不相信,你这人没意思。」这句话给我非常大的震动。所以,我非常感念他,他是我的善知识。

从这件事情以后,任何人事的事情,我都不会怀疑人家,只要人家开口,我首先采信。连人家的话你都不相信,你说你这人有什么意思?

我们不相信人家的话,是我们内心缺乏相信人家的能力,我们内心趋向于负面的判断,趋向于恶的认定。这样,我们活得就不阳光。

所以,宁愿受人家的骗,也不要让自己心里阴暗,不舒服。

很感恩车伕,我抱着这样的原则来实践,从那一天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骗过我。

也许有人讲了,「什么不骗你?你是沙漠鸵鸟,你自己愿意这么想,人家骗了你,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就是他没有骗我,我愿意这样不知道,对不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家都听说过吧?第二句话,在我们这里是要取消的。我们如果要防人家,防不胜防。怎么叫防人家呢?首先把人家想得,「这可能是敌人」。戒防人家,等于是把一把刀放在手上,认为他就要害你,越看越像,很紧张,过得非常不舒坦──不要防人,把门打开。

心门打开,房门也打开,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必要用防盗网把窗户封起来。

要信任对方,即使这个人对你不好,如果你信任他,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万事要从心诚出发,而不是玩弄技巧。诚恳地信任对方,就能感动对方,就能使对方生长向善、向上的力量,就能使他和你合作愉快。他即使用不好的心态来对待你,由于你的真诚和信任,他自然就把手中的戈矛放下。信任有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要正面思维。

有人说:「你光正面思维,那种事情是有啊,打出租就有的,不然为什么还有举报电话呀?」好了,那也可以正面思维。

比如说就是两块钱的路,他收你五块钱,那怎么办呢?「哎呀,我真倒霉,遇到这样的恶人,这个世界真是太糟糕了」,你看这点小事你就这样负面思维,你以后出门就谁都不敢相信了。

如果这样,仍然可以正面思维:「很可能他今天生意不好,从上午等到下午,没有等到一个客人,就等到我了,收五块钱,完全值得!他才收五块钱,其实应该给他十块。」这不是很好吗?

你再可以怎么想?「他一定是经济很困难,不然踩三轮车干什么?那我能布施他三块钱,刚好不落痕迹地做了这份功德,很感恩他。」做善事,无我是不太容易的,这样就比较容易,他自然地收了五块,认为他收得理所应当;我成全他,刚好,「对对对,应该五块钱,可以的」,你看,你能够稍微布施一个人,不是很舒服吗?

还有一个正面思维是什么?「不要怪人家不好,我这人诚信有问题,出门就遇到骗我的人,说明我有问题」。他那样的话,你就会谨慎自己,以后逐渐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因缘。

学会以佛法来正面思维的话,不管对方有没有得到好处,首先我们自己得到好处。

如果对方真的骗了你,你把他戳破了,就要吵,就要打起来。如果你正面思维的话,他很高兴,你也高兴,双赢。大家都很高兴,这五块钱就发挥作用了。不然的话,都因为这五块钱在那里难过。

所以,也要让钱欢喜,让它走得很自在,「好好好,走吧走吧」。

「疑邻盗斧」这个例子,大家可以反复听闻,反复思维。

「疑邻盗斧」,他就采取了负面思维,因为他的斧头丢了,他一想,「我的斧头就是那天掉的,那天就是我这个邻居在旁边,没有别人在旁边,一定是他偷去了」,他首先想人家就是贼。这么一看,「怎么看他都像是贼,你看他走路都回避我,眼神都不正常,一看就像做贼的样子」,越看越像,你说他的心里不难过吗?也没找到证据,又不好去调查,哎呀,心里难过的要命。

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居,就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走路腰板也是直的,眼神也不像贼了。

万一这个斧子没有找到,那岂不是对方要一辈子被冤枉吗?所以,很多冤假错案就是没有正面思维,事先认定就是你干的,然后再判断取证,看你讲话,看你的眼神,看你的动作,怎么看都像。

正面思维就不这样想了,正面思维就是说「斧子掉了,掉了就掉了,很可能是我自己放错地方了,过几天它就会出来。」

再者,斧子掉了,但愿它被需要它的人捡去,这样等于斧头没有掉,因为不过是你用、他用而已。如果说烂掉了,那倒是真的掉了,所以斧子并没有掉。

我记得佛海讲了一个例子:他的外公人非常善良,以前物资非常贫乏,他外婆丢了一包衣服,回家说:「一包衣服丢掉了,哎呀,很可惜。」他外公说:「那不是丢掉了,人家捡去一样用,没有丢掉。」

你看,这就是正面思维,这个心就非常好,他外公身体特别好,活了近一百岁,他总是正面思维,身体当然好了,怎么能不好呢?他说:「如果被火烧掉了,可以讲它浪费了,人家捡去一样用,没有资源浪费。」

我们佛教徒也要有这种观念,钱是个符号,如果资源没有浪费,不过是张三的到李四兜里去,不要那么吝啬,不要觉得好像自己的肉掉了一样,给他用、给你用一样,钱是流水,流去再流来。

但是,我们不要随便浪费一粒粮食,也不要随便浪费一滴水,因为这些资源任何人都能用到,你浪费掉了,这才是丢掉了,耗费掉了。

我想就这个例子再多阐发几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认为自己在负面思维,往往我们会说「我这是合理推断」,而实质上是疑心招感。有了疑心之后,所有的信息经过我们的大脑,像筛子一样筛取,筛取跟自己的想法一致的信息。比如说你对一个人没有好感,那么,你总能听到他的负面消息,因为如果有人讲他好,你不愿意听,为什么?「你讲的跟我认为的不一样,难道我会错吗?我还会错?」因为你不会错,所以那些讲他好的话你不愿意听,听到之后你也会皱眉头,像没听到一样,就像电脑删除一样,你把它删除掉了。但是,如果有人说他不好,你马上像海绵吸水一样,「你看看,不是我一个人说他不好,张三也说他不好,李四也说他不好;不仅说这件事不好,那件事也不好,我还是很宽宏大量的,我是很公正的」,就会筛取这些信息,强化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正确,这样就把我执给坚固起来。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不是这样。这就是只看到负面,看不到正面,因为你是心理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人家怀疑之后,等于是定罪了,只有到了极乐世界才能把这个案子谈清。人的心往往容易执着,不够柔软,错误地认定别人。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其实是我们的烦恼,疑是凡夫的一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五种根本烦恼,凡夫愿意怀疑,愿意起疑心。

同时,也是缺乏爱。爱会怀疑人家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果爱一个人,我们就不会怀疑他,因为爱他是没有条件的,他是这样、不是这样,你都会爱他。所谓怀疑,就是说「你要这样,我才认可,那样就不行」,就是有一个选择的标准。如果你心中有爱,就不会有怀疑。

因为爱而怀疑,那不是爱,那是一种情执,那是自我占有式的,不是真正的爱,那会产生很多矛盾纷争。

第二,疑心也是因为胆怯,因为受的伤害很多,不敢相信人,失去了信任人家的力量和勇气,内心很胆怯,遇到任何事都要左调查右考虑,非常紧张。

当然,慎重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说慎重是负面的。

另外,有的人疑心,是傲慢心的作用,只有自己是可信的,人家不可信,总是高标准、高规格地要求对方很多,就不容易相信人家,「好像这事非要我自己抓了方向盘、握在我的手中才可以」,但天下的事也不可能你一个人抓在手里呀,这就很麻烦。

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如果这一点你都没有感受,就是佛法方面的素养太薄弱了。

负面情绪生起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心是染污的,存有阴影,不舒服,会紧张,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这样,就会让大众远离,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化,情绪、环境气氛都不好。

我们在世间做事,一定是有判断的,这种判断一定是通过审虑,到最后的断定,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有起疑,要判断,比如说晚上走路看到前面有个黑影,这到底是个人还是个树桩呢?这种怀疑谈不上正面负面,这是客观的判断,这是正常的。

这种正常,有几个特点。

第一,不是事先认定,或者不倾向于认定说「他就是不好,这样不行」,没有这样的倾向,它很客观。

第二,慎于求证。比如说某件工程,人家做一百块,他做要一百五,有差别是正常的。「这家伙肯定是赚我五十块」,这样的话,就很负面。要想到说「这个五十块是什么原因?肯定有它的原因」,就要去求证。一个慎重的人,会慎于去求证。

第三,没有情绪化,平心静气。我觉得没有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没有起情绪,对方是知道的,自己当然更知道。如果平心静气的话,那就是客观理性的,事情处理得就会很得当,很得体。判断错了,会马上承认,「这个我错了」。如果事先就怀疑人家,甚至不好意思取证。就像怀疑邻居偷了斧子,事先有这样的心态,怎么好去取证?「万一不是这样,我不是冤枉人家吗?」不好取证啊。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心态,那怎么不好取证?「张三,那天我俩在一块儿,我斧子放在那里,现在不见了,你有没有看见?」不是可以很正常地问他吗?你心里是光明的,坦荡的。如果认为「是他偷了我的斧子」,这就是事先认定,这就是负面的,就没有勇气去求证。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被人家怀疑,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本来很努力地工作,你却怀疑我玩忽职守,怀疑我不干活儿,怀疑我人品有问题,我真冤枉!我不跟你干了,有什么了不起,在这里受这个气,哪里搞不到一口饭吃!」这是负面思维。

怎样正面思维呢?第一点想到「我这个人一定有不足,不值得让人家百分之百信任」,自己要起惭愧。

第二点想到「我们彼此沟通可能不畅,对方的判断是依据他的信息,我是当事人,他没有在我这里取到信息,我没有主动向他汇报,没有向他说明,他取证的信息比较窄,没有做出客观的判断很正常」,这样的话,你也会很客观,不会起情绪。

再一点就是站在对方立场去想,「对方有理由怀疑,因为他在负责,他希望事情做得更圆满,更周全,他这样思虑是合理的,他是从工作出发,不是对我一个人,他对谁都会这样,他心地很光明」,如果这样肯定对方,自己心里就会舒服。

如果双方都这样思维的话,做事情就会非常顺利。

当然,也可以适当解释。「这件事是我在经手,我平常跟你联系也不多,这件事还是我向你汇报一下⋯⋯」

有的时候,你去解释还不好,那要看时间。贸然去解释,好像很唐突,可以在喝茶、散步聊天的时候顺便把这件事说出来。对方一听,「哦,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他不就放下了吗?他就坦然了。

如果你觉得不好解释,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那就不解释。不解释不就受冤枉了吗?受冤枉也无所谓,受冤枉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有一个老和尚,在寺院里接待了一位居士,第二天居士回家,发现随身携带的二十两银子不见了。居士一想,「我在寺院里住着,肯定是老和尚的事情」,就跑去找老和尚,说:「我在寺院里丢了二十两银子。」老和尚说:「哦。」就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居士找到了那二十两银子,赶忙跑去对老和尚说:「对不起师父,我的二十两银子找到了,这些还你。」老和尚说:「哦。」就收下了,从头到尾就讲两个「哦」字。

既然你说在这里丢的,就给你二十两银子呗,如果这辈子没找到,老和尚就认了:这就是老和尚。

这种事情解释不清楚,打官司都打不清楚,「我在你这儿丢的,不是你拿去了吗?」会惹出是非。老和尚就很简单,正面思维,正面处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用质直无伪的心、诚挚的心正面思维,信任对方,肯定对方,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负面思维很多,像责怪、抱怨、诉苦、闹情绪、发牢骚⋯⋯这些都是负面思维。

比如说责怪人,我们经常会遇到,「哎呀,都是他害的我」,其实不要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有几种:

第一,树敌。什么叫树敌?你把他树起来作为一个敌人。你本来没有敌人,「都是他害的我」,好,你心里树了一个敌人,就是说这是你创造的,没有谁害你,是你自己害了自己。你认为是他害了你,你不就树了一个敌人吗?你树了一个敌人,自己心里多难过!晚上睡觉都睡不着,狂想症,强迫症,以后就得精神分裂。

第二,积怨。怨恨会积在心中,散不出去。「因为是他害的我,我当然要恨他了」,积累在胸中,「只要看见他,我就不高兴」。

我听过一个笑话:有两个人谈对象,后来这个男的另外找了女友,这个女的气呀,「我对你那么好,你却把我害成这样子」,树敌,积怨。那怎么办?报复他。她是个牙医,一天,她的前男友来让她拔牙。她想,「机会可到手了」,打了一嘴的麻药,三十二颗牙全部拔掉,结果判了三年监禁。这是实有其事。

这就是树敌,积怨,然后报复,最后坐牢,这都是世间人干的事情。

负面思维非常糟糕,非常麻烦。没有谁害了你,谁害了你?你自己呗,你自己找的。人海茫茫,你干嘛找到他啊,这不是你们互相之间业力啊,对不对?

所以,如果我们感觉自己吃亏上当了,把嘴巴捂起来不要讲话,哪好意思?还有脸说人家害你──没谁害你。

这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像狂想症一样,到公安局报警:「有人要害我。」其实没有人害他,是他自己得了病。

我们思想里常常会幻现出一些东西,所谓「一切唯心造」,以为人家害了你,「这件事没做成,就是他在里边坏事」,其实不是这样。

这样负面思维,一是积怨,再就是招怨,招了对方来怨恨你,因为你心中对人家不满,你有怨气,对方立即感受到了,他也怨恨你,「怎么能怪我?」你怨他,他怨你,事情能做好吗?于事无补。怪人家并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只能把事情办得更糟。

反过来讲,如果你自我承担下来,「唯心所造,这一切都是我的错」,那怎么样?你就没有敌人了,哪有敌人呢?这是你自己的错,那就没有敌了,不会树敌,也不会招怨,也不会积怨;都是自己的错,就会忏悔,就会惭愧,就会把怨气化解。

王凤仪有两句话,我觉得非常好,这两句话叫「找好处,认不是」。「找好处」是找他人的好处,「认不是」是认自己的不是。「找好处」就在感染对方的阳气,「认不是」就在释放自己的阴气。你有阴气,积在心中不得病吗?你还说「就他对我不好,所以我一定要恨他,我不能放过他」,你哪是不放过他?你是不放过你自己,你心中这团气就会凝聚在这个地方,肝不舒服了,心不舒服了,脾不舒服了,胃不舒服了,好几天吃不下饭,就得病了。你找对方的不是,认他的不是,你不是把他的阴气吸来了吗?

如果你想对方的好处,凡事感恩,正面思维,越想心里越透亮,越想心里越舒服,对不对?

感恩对方,想念对方的好处,你坐在家里不出门,你就修福报。晚上躺到床上,想一想,「哎呀,张三,李四,大家都这么好啊」,福报不就增长了嘛!

反之,你想「张三?李四?这事真难搞,这些人怎么都这样」,睡不着觉,晚上就在那儿增长负面的东西。

事情没做成,从因缘观你就要想到,「哦,这是因缘不够成熟,时机没有到」,心里就很平静,对不对?「这件事情没做成,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吸取,会培养我的耐心,会让我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会长养慈悲」,这比事情做成了更有意义。

如果事情只是表面上做成了,你的慈悲没有增长,你智慧没增长,心性还是那么浮躁,那做成了有什么意义呢?

怎样杜绝负面思维?那就要学以致用。我们学了这么多佛理,要拿来用在生活当中。

佛法非常灵妙,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任何人绝对都有帮助。

了解佛法,要落实佛法,我们不是把佛法学了一套放在那里,然后自己遇到事情还是顺着习气。一般人做事都是顺着烦恼习气,依主观经验来判断,非常草率,非常肤浅──应该用佛法的原则在心中衡量一下。

佛法素养很深的人,随时都有法的概念,不会起负面情绪;我们就要对境练心,要有这样的意识。

再一个,不要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产生负面思维的时候,往往认定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佛陀告诫我们:「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方可乃信汝意。」我们要慎重,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自己的主观判断是不可信的。除非你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你的判断才是可信的。因为证得阿罗汉果的人,内心是很清净的,没有情绪,没有我执,他很客观,如理地返照事物;他还有神通,过去、未来都看得很清楚。凡夫前因后果什么都不知道,就靠自己的情绪,判断怎么能正确?一定有很多的盲点,所以「慎勿信汝意」。

孔老夫子有四绝,「子绝四」,这四点他是避免的。哪四点呢?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就是不主观臆断,不凭空臆测。

「毋必」,就是不绝对肯定,不会说「一定是这样」。

「毋固」,不固执己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毋我」,不我执坚固,不会以为「任何人不能冒犯我,不能否定我」。「意、必、固」都是因为有「我」。

这几方面,我们作为佛弟子,特别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处理人事一定要慎重,不可简单草率,不要「意、必、固、我」。

同时,要严防情绪化。我们处理事情不敢保证都那么好,但是有个基本面。如果情绪比较大,事情处理得肯定有后患。

如果没有情绪的话,基本上还算稳妥、公道,即使做得不够周全,对方一提出来,马上就可以改正。

(净宗法师2012年5月5日讲于弘愿寺)

相关文章

  • 凡事正面思维

    净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念佛人每日诵念思惟》 一、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二、...

  • 凡事正面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念佛人每日诵念思惟》 一、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二、敦伦尽分,...

  • 《凡事感恩,正面思维》

    负面思维很多,像责怪、抱怨、诉苦、闹情绪、发牢骚……这些都是负面思维。 比如说责怪人,我们经常会遇到,“哎呀,都是...

  • 《凡事正面思维》作者:净宗法师

    凡事正面思维,不仅仅是方法,而是以爱心为根本,因为爱心不忍心、不会负面思维。 爱心如同炭火,时刻向周围散发热量,所...

  • 凡事总有正面意义

    有一天晚上,我回家晚了女儿已经睡着了。我到厨房一看女儿自己弄的晚饭,吃完的碗没洗都放在水池里。我正准备洗碗,看到女...

  • 凡事往好处想,福报就会增长

    灵瑞寺 往好处想,福报就会增长 凡事往好处想,福报就会增长 我们用质直无伪的心、诚挚的心正面思维,信任对方,肯定对...

  • 正面思考是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

    正面思考是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 凡事要正面思考,一枚银币,有正面和反面。同理,所有发生在你我周围的事情也都有正面解...

  • 《正面管教》的分享。

    《正面管教 》打卡第十天 遇见 《正面管教 》是我一生的修行 。 正面管教 首先要改变到教育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 ...

  • 凡事发生必有助于我

    凡事发生必对我有利,凡事发生必有助于我。 凡事发生都是好事儿,坏事儿也会变成好事儿。 建立正面的信念系统。 心灵健...

  • 正面思维

    为了一件事情,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中,越想越担心,越想越难受。昨晚上就是这样。后来,调整了一下,把这件事情从正面考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凡事正面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h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