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有说到妹妹搬家之后,楼下的邻居几乎每天都要找到家里去,说是家里的声音太大,影响了孩子的休息。可是真实的情况,妹妹觉得声音并不大,可是楼下男邻居的。表情动作实在是比较“凶恶”,言语也实在是有些吓人。所以为了避免总是被人找,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采取了各种措施,甚至为此报警。
其实我在想,因为是邻居,难免会有接触,那么作为邻居有摩擦是很正常的,但是既然要长期住下去,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初中的孩子肯定是会早起要晚睡的。还有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肯定会闹腾一点,那么家里就难免出声音。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真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安安静静,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么至少能够和谐相处才是长久之计。所以无论对方是因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找到家里,这些都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沟通是桥梁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沟通,两家人一定要坐下来,真正的沟通,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是沟通呢?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人际沟通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情感、需要、态度等等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和背景七个要素。
我觉得在他们邻里之间的沟通中,是存在沟通障碍的。有可能信息源中的信息不充分或者不明确,信息没有正确的转化为沟通信号。也可能沟通的方式不准确,信息接收者发生了误解。也可能沟通双方的主观因素造成了障碍。总之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他们目前的沟通是不到位的。
双方的交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沟通,说服,争吵,冷战,谈判。
我觉得目前来说,他们邻里之间的沟通可能是停留在争吵阶段。楼下的邻居觉得他是对的,楼上的声音太大,影响到了他们,尤其是孩子的休息,那我不找你还行吗?而楼上的邻居则觉得,我们住在这里,刚刚搬来,你是不是看着我们老实,欺生啊?谁家还没有点声音呀?我们已经尽力在避免了,你还那么多事儿。还那么凶,纯粹就是没事找事儿。所以双方都处在情绪之中,都是在用情绪进行交流,而不是交流信息。
那么如何让交流更顺畅呢?如果真的是处在争吵阶段,那么尽量变成说服,用一方说服另一方,如果能够说服呢,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说服呢?就需要继续上升,从说服变成沟通。也就是说两家邻居,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自己希望对方做到的说出来,也都要听一听对方怎么说。或者更通俗的就是要把自己的需求精准表达清楚,同时也要让对方表达他们的需求,双方看看如何能够求同存异。因为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不同,人口实际情况不同,所以相互包容大概是做不到的,只能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尊重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沟通。
沟通秘诀可能确实楼下孩子比较小,又比较敏感,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楼上一直没有住户,一直比较安静,孩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现在楼上有了住户,有了声音,孩子的休息可能真的被影响到了,那么我们要理解楼下这种实际情况。但是楼上初中的孩子上学,确实早起的比较早,睡得比较晚,又有一个接近四岁的男孩,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也要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
如果完全尊重楼下的需求,而不顾楼上的情况,那么楼上确实没有办法做到。如果只尊重楼上的需求,而不照顾到楼下,楼下肯定也是满腹怨言的。所以要想和睦相处,至少和谐相处,就要把自己的需求精准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要听一听对方有什么样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沟通。
沟通不是为了改变对方,也不是为了迎合对方,而是我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更好的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