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伤害那个少年
在教育行业待得久了,就了解了里面的各种“门路”,这种门路有时候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有时候则是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而来的,对于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坚决说“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才刚刚开始筑梦的少年。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严格本着在大学学到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可是却屡屡被家长投诉,其缘由是:我太温和了,学生不怕我。后来,也有同样是教师的家长同行告诉我:对于学生,一定要给个好心,别给好脸。我尝试过后,果然奏效,但是前提是瞬间将自己伪装成“变色龙”的样子,在教室门口还满脸洋溢着笑容,进教室后便面如死灰,一脸凶相,孩子们自然会看脸色,所以也不敢太过调皮。
我在想:对于学生,教师有作“变色龙”的必要吗?给学生一个微笑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吗?干嘛非得弄得这么严肃。后来,“变色龙”式的管理方法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始终觉得不适合我,决定还是做那个笑对学生而又温和的老师。在跟孩子们相处久了,彼此有了了解以后,笑容之下的孩子们依然也很听话,于是我也就弃用了“变色龙”式的管理方法了。
在参加工作之初,我也被校长叫到办公室里谈过话,大体内容是管理不好学生,是因为没有惩罚学生,对学生太好了。后来,我看到校长在教训一名调皮的孩子时,满嘴吐着脏话,硬是让孩子承认什么错误,颇有一些“屈打成招”的意味。
在看到学校优秀的老师,他们对于没有完成作业亦或犯了错误的孩子,很少进行思想意识上的教育,而是拿着棍子便在孩子的屁股上抡过去,那阵势连作为成人的我也不敢亲近。从此,每当看到那位老师的时候,我总是在心里不禁打个寒颤,仿佛他那一棍子朝着我抡了过来。后来,在各种“压力”之下,我也慢慢地学会了“惩罚”学生,有时候对学生还进行必要的“敲打”。可是发现这种方式对于自觉的孩子还好像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较为顽皮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似乎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他们宁愿挨一顿打也不愿意多写作业。
这种方式在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觉得并不适合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者我教的语文课可能并没有提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决定从研究课堂出发,从反思自己出发,慢慢地才发现:只要自己提升了,孩子们在学习上提升地更快。
我曾经一度反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后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孩子就放在那里,怎么教是老师的事,因为老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这样说来,孩子们行不行,是由教他们的老师说了算,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慢慢地孩子们的成绩也跃居全校第一,我也就被家长、学校和社会认可了,而此时,我根本不以“惩罚”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而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他们甚至在我请假期间,能够自学和自己给自己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我时常教导孩子们做人要诚实,但是对于学校上级领导的检查时,学校还是对于班主任进行了提前“培训”。看到老师们在教孩子们违心地面不改色地说着“所有的课程都开设齐全”“学校里很快乐”“很爱学习”“学习任务很轻松”之类的应答,我觉得自己不配为人师,因为这是对孩子们赤裸裸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带给的是孩子们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对于那些成年后犯罪的人,我们很难说自己没有添加过一笔。
也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学校之间要进行综合评比,以此为依据来评定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准。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校长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召集全体教师开会,并且叮嘱监考的时候要自己把握分寸,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有监考教师自己来承担,我第一次觉得监考老师竟然起着这么大的决定作用。等到考试结束的时候,学生离开考场后,他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才发现有的老师给说的题少,而有的老师说的题多,甚至有的学生明目张胆地状告老师给校长:某老师并没有给他们的透漏多少答案,那位老师由此而受到校长的批评。其实,我想说的是:不论何时何地,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主,任何浮夸终将会化为一场泡影。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会带给学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
其实,类似的事情很多,这也并不能说明学校教育就不好,但是这种不良现象的确存在,甚至演化为普遍现象,见怪不怪。每当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睛,牵着他们白白的小手时,我的心灵常常会感到一种震颤和深深的内疚。我畏惧,我也担心。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被什么样的人刻意涂抹。我总觉得自己为教育能做的太少,太少,他们仅仅是一群正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添加色彩的少年啊!
2021年4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