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韦炳福,男,1919年4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人,后移居浙江省温州市。部队番号:国军80师238旅479团迫击炮连。
一个多月后,部队开赴前线,先是坐火车到山东枣庄。到达山东的第二天,部队一下车就连夜步行到了台儿庄东门构筑工事,第三天就进人战斗。连饭都吃不上,因为一点火,鬼子的炮弹就雨点似的袭来,所以,不能烧饭。饿了就在百姓种下的地瓜田里拔个地瓜,将地瓜在身上擦掉泥巴后就往嘴里送,身上背的米袋根本用不上,就这样跟鬼子打运动战。迫击炮也用不上,步兵在前,冲锋肉搏,待敌人后援部队上来了,把准备的炮弹用6门迫击炮一起发射,打到炮膛发热无法装填为止,打退了日本鬼子一次次地进攻。有时敌人的大炮向我们的阵地打来,随后会派坦克冲击架上机枪扫射。韦老记得,有一次连长命令卧倒,并在炮火间隙向安全地带躲避。在占据有利的时机和地形的时候,我们也把装好药包的炮弹发射出去反击,有力打击了敌人的进攻。有一次,我们正在民房里休整,敌人的一辆坦克突然向我们这边冲了进来,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辗轧卧在地上的弟兄,韦老手拿两个手榴弹和一个装好引线的迫击炮弹,等敌人坦克过来后,就打算钻进坦克下面与坦克同归于尽。也不知道是敌人发现了韦老,还是己达到目的,日寇在轧死打死连队8个弟兄后掉头跑了。韦老说,自己想与魅子拼死,偏偏死不了。
在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在夸耀韦老在台儿庄战役中做出的贡献时,他笑容满面地说:“在那个大场面中,一兵一卒是微不足道的。”他以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样规模宏大的战争为豪。他说,在这次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被五战区(当时司令员李宗仁)誉为“抗日勇士”,并奖赏银洋拾元。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们部队又调回武汉补充兵源整训,接着就开始保卫大武汉战役,韦老所在的部队开到武汉蕲春市田家镇要塞设防。不幸的是,在战斗中,韦老被敌炮弹击伤,左腿骨折,经过督战的宪兵验伤,发给伤票,转到湖南新晃县九三后方医院治伤。当时在医院的伤兵加医院职工有两千多人,院长叫刘汉勋,也是江苏人。
在医院里,常常有一些士兵会偷偷溜出去,到地方上敲诈勒索钱财,譬如说拿一个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去当铺叫价十万元,老板一拆开就说被弄坏了,要老板赔偿损失。但是韦老从来不这样做,因为忠厚诚实,被医院乐队吸收,还学会了敲锣打鼓。
一年多后,他伤愈出院,发给二级残废证和三个月饷银离开医院回到家乡,自谋生路。与几个老乡合伙卖过豆浆糯米饭,在洗澡堂替人擦背。不久,又被抓壮丁,编入荣誉独立团,这个团基本为出院伤兵组成,驻扎在湖南,在凤凰怀化等地剿匪和训练新兵,被提升中士班长。一年多后,因与排长吵架闹翻了,在一个晚上,韦老代班查岗时,开了小差,脱下军装离开部队。第二天在路上被排长带着一队士兵碰见,按照当时规定,逃兵抓住后可以当场枪毙,但是那个排长和他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他赶紧走小道离开。路上碰见一个有交情的上士军需官,告诉他翻山前往四川龚滩,那里有背盐的活可以糊口。韦老翻山越岭到了那里之后,刚好碰见“苏浙皖轮船木驳公司”,于是讲好话想求得一份工作,恰巧船上都是上海宁波一带的人,老乡味很浓,于是被留了下来,算是真正地离开了部队。
在船上干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工作努力,被介绍到了龙潭总公司当实习生,后来又被老乡耿大觉介绍到了“战时运输管理局”当司事、押运员、站员等职,平时还要学习英语,于是每天晚上努力学习、白天努力工作,很快被领导发现,重要的事情都叫韦老去干,这个“战时运输管理局”是第六战区下属机构,专门为抗战前线运输军火物资,所以离开了部队的韦老还是在干着抗日的工作。日本人投降后,到浙江做了运输管理站的一名职工,也就是现在的车管所一类的单位,从来没有向他人提起过参军抗日的事,安心工作一直到1983年退休。
现在的韦老与从公安系统退休的大儿子同住,儿女孝顺,经济上衣食无忧,平时看书写字看电视,偶尔想想自己过去的事儿,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在2012年就写了8章回忆录,情节真实感人,真是一个奋斗不息的抗战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