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明史》| 张玥解读

《南明史》| 张玥解读

作者: 鸭梨山大哎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14:23 被阅读66次

    《南明史》| 张玥解读
    《南明史》| 张玥解读

    关于作者

    司徒琳是美国知名的汉学家,曾经在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系做过教授,现在已经退休。早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司徒琳就对南明史的复杂性极感兴趣,并对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状况异常关注,因此她后来写过《明清之争》《来自明清巨变的声音》等著作。为了梳理南明的历史,她曾花费多年时间遍及世界多个地方,搜集包括中文、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在内的历史资料,搜集之全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本书

    明清易代之际,南明政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承续大明王朝一脉,也一度拥有抵挡清军的力量,无论在政治能量还是军事力量方面,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击。但是由于朱元璋一手导致的明初制度设计上的两大缺陷,使得南明政权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败亡的命运。

    核心内容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有两个选择导致了明代制度出现了重大缺陷。第一是他降低了军人地位,使武官则越来越受轻视,而文官系统越来越强势,慢慢地导致了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第二是他取消了宰相制度,使得谁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成为难题,各种政治力量对权力的追逐,形成了党争。这两点都严重消耗了国家的实力,南明政权也未能摆脱这两种制度缺陷,因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失败了。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文武之争让南明始终无法有效集中力量对抗清军,究其根源,来自明初对军人的低定位

    1. 朱元璋降低军人地位,导致了日后的文武之争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是靠武力赢得天下,但称帝后就不希望老百姓崇尚武力,他制定了军人身份世袭制,限定了从军者的范围。但由于科举制度的发达,通过在文官系统里出人头地,从而获得治理社会的权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世袭制失去了优越性。随着明代的官僚体系越来越完备,文官的地位越来越高,并控制了军事要务,相应的,武官和普通军人的地位越来越低,要被文官管辖。由于文官系统瞧不起军人,致使文武之争愈演愈烈。
    2. 南明武官要求获得地位,稍有不谐即演变成内斗
      政权更迭之际,朝廷对军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南明时期,武官开始要求以前没有过的待遇和地位,变得越来越政治化,甚至开始挑战文官的权威,一旦他们觉得文官在妨碍自己,就开始对朝廷抗命甚至叛变。在南明历史的很多紧要关头,武官总是在内部破坏国家政权,而文官们为他们的轻蔑付出了不少代价。

    二、党争是消耗南明实力的另一大顽疾,其根源是明初宰相制度被取消

    1.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权力真空出现
      明初本来有丞相,即宰相,但由于朱元璋猜疑心非常强,以各种罪名把丞相都除掉,同时废掉了宰相制度。自此在六部尚书之上,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处理各种庞杂的事务。朱元璋属于政治超人,能挑起这个重担,但明代后来的皇帝,大多数都不像朱元璋那样,于是,谁来辅佐皇帝这个问题就出现了。
    2. 大学士的出现一度解决了问题,但也催生了党争
      明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由大学士组成内阁辅佐皇帝的现象,而伴随对内阁权力的攫取,党争就出现了。大学士内阁毕竟是衍生品,干着宰相的活儿,终究不是宰相,身份和职权都模糊不清,执政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极易受到各个派系的攻击,往往不得善终。这不但导致党争成了恶性循环,还使国家的发展被严重阻碍了。
    3. 南明皇帝的无能放大了宰相制度的缺陷
      南明时期,绝大多数皇帝的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要么推卸责任,要么力不从心,放任党争愈演愈烈,将宰相制度的缺陷进一步放大,使国家在亟需统一力量应对外侮之时,却根本无暇集中全部精力。

    三、摆脱两大难题的郑成功,因政治眼光欠缺仍然失败了

    1. 军事专制体制使郑成功避开两大难题
      郑成功是南明时期的一股特殊力量,他隶属永历政权,但因地处东南,永历朝廷则在西南,在客观上,他不受朝廷管制。郑成功麾下的组织机构,是彻底的军事性质的,部队里那些本来该由文官担任的职务,都由军人来出任。在一切都军事化的体系里,文武之争没有存在的土壤。同时,由于郑成功离皇帝太远,在他的领地上相当于一个割据者,不存在辅佐皇帝并争夺辅佐权的问题,因此党争问题也消失了。避开两大难题,郑成功得以专心于军事行动。
    2. 郑成功过于注重军事,忽视了政治手段的采用
      郑成功只建立了军事制度,没有配备完善的政治体系。例如他很少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立任何政府机构,同时他认为要改变历史,主要靠军事手段,靠打赢战争,政治手段没什么用,因此慢慢失去了群众基础,也导致他走向失败。

    金句

    1.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那一天起,就埋下了两个制度上的重大隐患,正是这两个隐患,在两百多年间不断引发内部矛盾,不但导致了明朝灭亡,更在南明时期加剧了。
    2. 所谓英雄与坏蛋、殉难者与卖国贼,都应该放到各种政治力量造成的局势中去观察,其言行都是有根由的。
    3. 文官的压制,总使武官感到南明政权对待自己不公,出不了头,所以在南明历史的很多紧要关头,武官总是在内部破坏国家政权,而文官们也是自食其果,为他们的轻蔑付出了不少代价。
    4. 明朝没有宰相制度,这使得朝廷始终无法确定,谁应该是辅佐皇帝的人,又该怎么辅佐?这个身份的模糊,使得各派政治力量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站在皇帝身边,掌握管理朝廷的大权,于是内斗不休,党争不断,这不但是明朝灭亡的另一个主因,也是南明败亡的第二大原因。
    5. 南明时期的绝大多数皇帝能力都不行,无论对一般的朝政,还是对党争的局势,都无力去控制。
    6. 如果政治家和将军们能协调一致,明朝很可能不会衰亡,前者深谙教化之道,知道该用什么手段笼络人心,积聚政治力量,而后者则提供了军事力量去保障这些手段的实施。
      撰稿:张玥脑图:摩西转述:顾一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明史》| 张玥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qp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