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友人引起中国母亲节的设想。且放着是否需要设立这么个节不谈,关于谁是中国母亲代表,也会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仔细想起来,中国以纪念某人而设立的公众节日,好像只有屈原的端午节。至于各种诞辰的庆典则达不到足够公众层面,而牛郎织女是先有中秋节再有故事,算不上为了这对情侣而设立。
国内没有太多参考,那么结合国外的因人设计的节日,总结看来该人物需有这个几个条件。
首先,是要有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又可以分,一要家喻户晓,二要形象正面。比如牡丹作为国花,就有群众基础,从文学作品、宫廷用物图样到百姓庭院,牡丹百年来受中国大众喜爱,群众基础甚好。不然,我如果告诉你有种始祖花在黄河流域生长两亿年了,应该设为中国的国花,相信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啥?凭什么还国花我都没听说过。这事自然就不太可行。
其次,该人的贡献要足够大。要多大呢,如果我说杨振宁贡献很大物理诺贝尔奖了都,应该设立振宁节,估计你要咧嘴;这不够大。该多大呢,至少要对人类,对国家的命运起过重大转折作用的,才有可能全国人民愿意拿出一天集体纪念他\她。
结合家喻户晓、贡献巨大两个标准,我们来看“中国母亲”。我们如何定义中国母亲呢?是关系到评价角度,就像奥斯卡和葛纳电影奖,不同的评价角度有不同的结果,不是作品好不好,是哪个维度上够不够好。
如果中国母亲的定义是对后代繁衍之重要,要该不是女娲?
如果中国母亲的定义是教育后代的典范,该为后世的榜样,那是不是首先想到孟母三迁的孟母?
如果是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视,作为大义母亲,那是不是该为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的岳母?
结合上面家喻户晓和贡献巨大两个标准,我辗转反侧也没有想出谁真的符合;史料里的记载对女性,尤其是母亲的记载有限(除了野史),要找出一位家喻户晓,深受中华民族喜爱和敬重的母亲实在有难度,那么这个节,就很难有大势而出。
要去准备我母亲的生日宴会了,自己母亲更重要,中国母亲这事先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