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俩天刷抖音,意外粉上了一个Vlog博主。
她的视频里没有大篇幅的跟你讲道理,都是一些温馨的生活日常小碎片,看了之后,不会给你带来“焦虑”,带给你的只有满满的收获。
当然了,光靠这一点还吸引不到我。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和她思考问题的方法极为相似,有那么一瞬间感觉找到了知己。
但是也有例外。
她是一个标准的“10000”个小时天才理论的践行者。每周都会提前做好计划表 ,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身体里好像装了个电动小马达,自律的可怕。
换做我,坚持一天可以,能持续3天,简直就是种折磨。
02
曾经,我也会在便利贴上写好一天的计划,看着一天安排的明明白白心里说不出的期待。我也非常享受完成一件任务,用笔在便利贴上勾掉的时刻。
但是,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屈指可数。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做事做不好,玩又总是心里不安的状态。
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难道我的自制力真的就这么差?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津巴多时间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颠覆性的认知。
03
关于时间管理,很多人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也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大多数从未触及到时间管理的本质,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 时间管理,就是制定完美的计划表
“计划表”顾名思义:计划你在哪个时间段完成什么事情。
但是你了解你的时间观吗?
时间观,简单来说就是就是你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
如果你更关注当下的感受,那么你可能会下班刷剧、玩游戏;如果你关注未来,可能会把时间花在学习和提升自我方面,以此获得未来更好的发展。
(不是非此即比的关系,而是有强弱之分)
你决定将时间花在哪里,背后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你的时间观。
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观,才能尝试平衡自己的时间观,只有在时间观调整好的状态下,你才会对时间分配做出正确的选择。
误区二 时间管理,就是提升工作效率
过度关注效率,可能反而是浪费时间的原因之一。
就像背一篇古文,有的人晚上的时候背的快,有的人大早上效率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段,思维产出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人能一天24小时高效产出。
我们在思考一些困难问题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投入,而全身心投入往往是体能、情感和思维三者的配合。在太饿或者太报的时候,在生气或兴奋时,在思维还停留在昨晚的电视剧情节时,都是很难思考的。
所以,我们要把目光从“效率”上面拿开,转而关注自己的不同时间段的产出。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黄金时间段,根据自己不同时间段的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误区三 一心多用是个伪命题
比如你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开车的时候听音乐等等,这些不需要太过于关注的事情可以同时做,但是如果是需要专注思考解决的工作,一心多用反而会降低效率,事倍功半。
其实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的后台,一旦打开很多窗口,运行速度便会大大降低。
怎么处理多余的堆积信息,释放你的大脑,这都是时间管理要考虑的事儿。
end.
关于时间管理,这些误区你身上存在吗?
你了解你的时间观吗?
关注公众号“月夜轻染”,回复时间观,即可进行津巴多时间观念测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