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介绍
初唐世杰是有抱负、地位不高、对上官体不满,以下层诗人为主的进步诗歌流派。
王勃:其创作风格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杨炯:其创作风格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卢照邻:其创作以工诗歌骈文,并以歌行体为佳,风格宛转悠扬、意境明阔;骆宾王:其创作风格辞采华胆、格律谨严、余情不绝。
四人位卑才高,恃才傲物,除杨炯外,其余三人都不得善终。
王勃(650-676)字子安,祖籍山西晋中祁县,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现河南)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受牵连,被贬到交趾做县令。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相传他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磨墨间打腹稿,然后一气呵成,不修改。
杨炯(650-693)字令明,世称杨盈川,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左光禄大夫杨初之曾孙。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天授元年(690年),杨炯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约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卢照邻(636-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二十岁时为邓王府典签,总揽书记。咸亨三年(672年),感染风疾。后入长安,从孙思邈问医道。上元二年(675年)前后,入太白山,服药中毒,遂得痼疾。垂拱元年(685年),移居阳翟具茨山下,预为墓。终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638-684)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2、四杰的贡献
�唐诗从宫廷、台阙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揭露现实、同情妇女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赠别怀人,咏史咏物。
边塞诗,体现诗人的雄心壮志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犀牛角,虎符),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揭露现实、同情妇女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高扬时代精神,以迥异于宫廷诗的“骨气”和“兴寄”开启盛唐之首。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时称为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歌抒发报国立功的精神,体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当他们远大的理想与现实碰壁之后,这种追求功业的热情会转变成一种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气。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西陆:秋天,五行中西方对应秋。
南冠,监狱。
表明一种高洁。
�大量的时践创作,为唐代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王勃和杨炯最擅长五言,平仄对仗工整。七言歌行则以卢照邻、骆宾王成就最高,如《长安古意》《帝京篇》《畴昔篇》等。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含义就是他们在初唐的时候为文人的文学做了一些的贡献,“体”,指文体;“轻薄为文”则指这些贡献虽然只是在纸上,只是一些文章,或文体。“晒”在方言中有“置之不理,慢待。”之意。所以“晒未休”的含义是(这些文章)虽然有的被人置之不理,但仍然生生不息,以他特有的生命力保存并传承了下来。后面两句比较容易理解,现在你们(指初唐四杰)的身躯和声名都已经不在,但是你们的这些贡献会像不尽的江河一样流传万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