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52657/c201f7d400099e2f.jpg)
《陆澄录》7-5,第41-53小节。
阳明先生说:“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自己的缺点或者是私心,往往给自己留一些后路。其实,当我们知道自己心上落满了灰尘,却舍不得一次性全部掸掉,这就是一种有目的的私欲存在着。一旦这样做了,其他的坏习惯或者恶行,就会一起伴随而来,被我们忽略或者视而不见。
徐爱说:“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这段话直接说出了我们的心不明。心明才能眼亮!我们是昏镜,却想要照一照世间万物,这样做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在磨练自己上面去用功。学习过程中,也切记用镜子去照别人的问题和短处,而应该反过来照见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心上改变。
当我们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最好的修炼就是停止抱怨,开始行动。
“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阳明先生说道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就是光明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圣贤之心,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昏蔽了。
“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这就是道原本就在我们心里,需要我们保持学习,一点点去私欲,才会越来越明。
先生说我们今天学习,要“知所先后”,这也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学习需要先在心体上下功夫,再去讲究一些“名物度数”。先有了这样的心,学得的名物度数才能合理使用。心上明了,也就能心生万法。
“随才成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先生说,每个人的天资和特长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天资都要让它回归到自己本来的资质上面。如果一个人的心纯乎天理,在音乐或者其他任何方面精通,有了专业的才能,即使把他和别人互换,他也依然能够担当。这是“不器”,更是长袖善舞。
一个人致得良知,一定会在很多方面都会了不起。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的时候,做什么都会成功,因为境界和段位已经在那个位置了!
随才成就,这个“才”是真正的“材”,已经有了天理良知的心,加上自己的才华,就一定会超越。如果一个人修得了天理良知的心,就算才华方面略逊一筹,但成就也就是稍晚一步的事情。
读到此处,真希望自己不论在哪里,都能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不器于环境,成为一个发光发热的人。
虽然老早就在讲“境随心转”的理儿,但是往往被环境给器住了......一次学习一次自勉,苟日新,日日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