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健身房练背的时候,一个认识不久的大叔夸我来着:“小姑娘不错啊!”
“谢谢大叔,其实我最想要练的就是背部,最近一个月感觉背部是有紧实了一点,但进步不大。”
“如果你真的想要专门练背,建议你把重量加大一点,特别是最后一组的时候,哪怕只能做个三五下,集中刺激目标肌肉。”
听了大叔的话,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我的肌肉停在了舒适区,已经适应平常的训练强度了,达不到刺激量所以效果不明显。
练完器械决定去跑步机上跑跑,虽然我真的很讨厌跑步。一边跑一边听老罗的罗辑思维,今天听到的这堂课恰恰也是讲舒适区理论的,他讲的两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菲尔普斯曾在08年奥运会创造了历史记录,达到了运动生涯的巅峰。人们对于冠军对于胜利者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他的教练是否特别牛,他的训练方式是否异于常人,他是否天赋异禀。老罗说菲尔普斯的教练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招数,但他却非常善于在菲尔普斯的训练中制造各种麻烦,比如泳衣破了,泳镜坏了,泳池出现问题等等,这些“意外”都极大地提高了菲尔普斯的临场应变能力,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处变不惊。据说08年奥运会菲尔普斯在某一场比赛中,泳镜突然坏了,他当时相当于是全程盲游,但依然拿下了冠军。
另一个例子说的是老虎伍兹,在他的比赛进行之时,如果看到现场有观众走动,或者风速等等影响问题出现时,他能够迅速判断自己没法打好这一杆,并且即使他已经挥出了这一杆,也能够在半途中收住,调整状态后再重新开始。我们知道,人的肌肉都是有惯性的,特别是当你日复一日进行同样的训练,这种固定记忆就已经形成,所以当你想要在非常熟悉的动作领域制止惯性作用其实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就像是你要挥拳揍一个人时,即使半中途你瞬间改变了主意,但动作惯性仍然会使你的拳头重重地砸在对方身上。
菲尔普斯和伍兹如果只是想要练好游泳或者高尔夫,完全可以在最安全最舒适状态下不断重复技能并使能力最大化。但运动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只有跳出最舒适的训练状态,给自己找不舒服,给自己设置重重障碍和挑战,才能在各种意外发生时淡然面对。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人往往是最繁忙的人,他们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脱离舒适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才不会被现有的成就框死在原地。
一个初创企业的CEO往往身兼数职,策划,营销,产品,技术必须大致精通,才能够运筹帷幄,把控全局。
各家企业的招聘条件也都离不开一点“有上进心,有不断迎接新挑战,不断学习的精神”!有的人能陪企业走一程,而有的人能陪企业走好几程,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是否敢于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鞭策自我,不断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离开舒适区是痛苦的,特别是当你踏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你要打破固有的思维,重新组建新的认知体系,再一步步构建知识系统。但成长永远不会是舒适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磨炼的过程,时而让你兴奋,时而让你烦躁,但当你一旦适应了这种最佳焦虑状态,就意味着你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