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个美术馆,这里经常举办画展。大家可以欣赏到不同画家不同流派的画展。当然,主要是广西的画家。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这里欣赏了《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作品展》。印象中那次画展的作品,主要是水彩画和国画。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画展的文案做的很好,一边欣赏作品,一边看画展的文案,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感受,我不知道那次画展的文案出自谁的手中,如果是韦先生自己为画展做的文案,我会很佩服他,因为一个画家有这样高的文字水平,我认为是很难得的。
最近的这次画展由两位画家的画组成,王超诚的画主要是展出了他画的风景,王可大的画主要展出的是东北农村的一些画面。一楼展出的是黄超诚的画,二楼展出的是王可大的画。
我整个看过去都没有文字介绍,我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咨询了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这次的画展不再把文字介绍喷印出来,而是采用了在每副作品右下角设置了在线介绍的装置。把手机靠近,打开手机的NFC功能,就可以看到这副作品的详细介绍。
画展开启了线上介绍功能然后我拿自己的手机试了一下,却并不能够,因为他只支持华为手机,所以真的很可惜,然后我看了一下工作人员给我展示的她的手机的画的介绍,好像内容也不是太多,只有一个作者的简介,然后是这副作品的一些基本的信息。
所以我有一种感觉,这次的画展对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没有把文案和画都展示出来的效果好,可能那些单纯喜欢画画的人并不喜欢阅读文案,他们更喜欢自己去解读画作,但对我这样喜欢文字的人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去阅读文字,顺带看画。是的,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画展,也许是有点不太尊重,但是也是我的真实的感受吧!
现在回到这次画展中两位画家的画中来。
第一位画家,这次展出的作品有好些是画海边,画广西的山水,画广西的民族文化。
黄超诚作品《斜阳》这副作品初看有点诧异。不懂画家为什么要画一副斜阳的下的植物(是禾苗吗?不太确定)再仔细一看,就会很惊叹。画家对于光和影的把握简直让人佩服,每一株小苗都有一个光和影的关系在里面。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画家可谓是表达的淋漓致敬。
黄超诚作品《大明山下的溪》这副画同样生动的表达了物体的质感。远远看过去这幅画上的水仿佛在流动,让人忍不住想凑近了看。但是凑近了,看的太清楚了就不再美了。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距离就是美这个词。
黄超诚作品《两个苗族女孩》这两位民族姑娘让人感觉到一丝恬静和生活的美好。黄先生的水彩是淡雅的,灵动的,他创作的这个特点在这副作品里体现的很好。你看两位小姑娘那淡淡的微笑,在柔光下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出来,真是妙!
第二位画家则展出的主要是,东北农村劳作和生活的场景。
王可大作品《野趣》几只形态各异的鸡,让我仿佛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家里也是养了鸡,我都是吃它们下的蛋长大的,所以对他们有着很深的感情。记忆中的他们就是如画中展现的这样,我有一种不能言说的感觉,只觉得,只觉得画家把鸡这个动物给画活了。
王可大作品《鹅毛雪》这副《鹅毛雪》也是一样。还有他笔下的马、牛、狗等动物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深入观察。
王可大作品《赶圩归来》这副作品画的是民族地区的画面。总体来说,我觉得王可大先生更擅长对场景的描述。无论是东北农村的劳作、生活场景,还是民族地区的人物画,他更喜欢的是从场景的角度来描述生活。因为这个特点,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本身,更想了解的是作品背后的故事。就这一点,王可大先生是成功的。
这次画展,两位先生的画作远不止这些,我只是挑选了其中几副感触比较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去看画展。
画展一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