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学领域小组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对程凯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挑战一分钟》及高老师的综合活动《春游计划》进行了相关的教研。针对两节活动的教研各有侧重点,《挑战一分钟》主要准对其活动环节的趣味性与丰富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春游计划》主要研讨学习了其中的符号表征。通过分析这两节活动,自己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下面,我将主要针对“符号表征”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在幼儿上小学学习认字写字前,符号表征是幼儿表达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同时符号表征的过程也是幼儿对语言进行思维加工和再现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指南》中语言领域也指出:“幼儿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我们要让幼儿在写写画画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那么,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哪些机会进行符号表征呢?我们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符号表征?引导幼儿符号表征的过程中老师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机会让幼儿进行符号表征?
首先是外出活动前的计划与活动后的发现。幼儿在进行远足、外出参观前都可以做计划,那么这个计划就可以进行符号表征。我班幼儿上学期在各种活动前比如“参观大马路的计划”“青岛中学的参观计划”“我和好朋友的聚会计划”等都会用符号表征的形式做计划,计划中会包括参观的时间、地点、带的物品、注意事项等。在参观或远足结束后,幼儿回到班级中会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用符号表征或者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会让幼儿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回顾,同时老师也会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经验的提升。
其次是活动区中的符号表征。比如搭建区搭建前的图纸设计,包括搭建的内容、搭建的方位、搭建的步骤等;再如自然角,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种下不同的植物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还有信息角中孩子的观察发现,比如在《交通城》主题中幼儿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关于汽车的小秘密记录下来;《寒冷的冬天》主题中幼儿将怎样预防感冒进行表证。甚至包括疫情过后刚开园时,老师也是要先引导孩子一起讨论一下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健康,比如勤洗手、不把手放到嘴巴、不揉眼睛、保持安全距离等等,然后就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注意事项进行符号的表证张贴在班级中起到提示的作用。
还有在各种探究活动中的表证。幼儿在外出参观或者其他各种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比如对游泳池的探究、对下沉广场的探究,或者是对小昆虫️、小植物的探究等等,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就可以进行发现的表证、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小问号的表证、然后再去查阅资料对问题解决的表证。
总之,可以提供给孩子们符号表证的机会有很多,它可以引导着孩子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的点滴发现。
2. 我们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符号表征?引导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春游计划》中,孩子们在进行符号表征之前老师直接提出一个问题包括三要素“时间、和谁、地点”,这一问题的提出让接下来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所以无论是集体活动中幼儿的符号表征还是活动区中幼儿的观察记录,前期的引导和后期的评析总结很重要。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进行符号表征前,老师都要提出“符号表征的注意事项”,在表征结束后,师幼、幼幼之间的互评也很重要,选择怎样的“作品”进行评析呢?这是需要老师进行思考的。我们可以学习《春游计划》中高老师的方法,即“计划制定的清晰、丰富的”和“计划制定的不合适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进行对比分析,但对比分析的前提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再如活动区的观察记录中,老师可以抓住活动区讲评时间,让孩子们一起先来讨论一下“你在观察大蒜时都发现了什么”,给幼儿充分、自由的表达机会;接下来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经验的提升,归类总结孩子们表达的观点,比如“观察的时间、对象、观察到的结果(颜色的变化、茎的长短变化)等”,自然而然地孩子们会学会观察记录的技能技巧。
当然,符号表征的过程也是展现幼儿思维能力以及小肌肉发展情况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清楚的是幼儿的发展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符号表征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