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琳子 360 3班
【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刻意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月光皎洁,淡淡清辉透过窗子,洒向屋内。窗台、地板都像笼上一层轻纱。屋外偶有乌鹊被夜露惊起,扑棱棱隐没在参差斑驳的树影中。东坡轻抚潮湿薄被,喟然长叹几声,披上月牙白长衫。一手提着紫砂壶,一手握着两只梅花错银小杯。慢慢走出屋子,带上门向承天寺走去。曲折幽僻的小路尽头,呈现出肃穆庄严的承天寺。东坡轻轻扣门,寺内烛火摇曳,果然张怀民也没睡。一番寒暄后,两人在庭院里散步,信步走到亭子坐下,看庭院里的月光像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葕纵横交错小鱼游动,原来却是湘妃竹、松柏树的影子。夜渐凉,两人泡上庐山云雾,品杯中香茗,举杯酌饮。东坡感叹:何处没有月亮,何处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
【对比分析】
在看仿写文时,我就有疑惑,为何要重点描写队长吃东西的场景,并且把他吃东西的样子比喻成仓鼠。仓鼠一般都是形容贪婪的当权者。另外还有那些村民,为什么比喻成木偶,木偶应该是没有感情麻木不仁的象征。所以这段话的内容还是有很多疑问的,要联系文章背景才能解开这些疑问。另外,文段环环相扣,每一处后面都会有体现,这个应该是仿写的重点。
我选择的是一篇喜欢的古文,记承天寺夜游来仿写,这篇文章写了苏轼虽然被贬,却依然洒脱宽广的格局和胸怀。但是我的仿写做不到环环相扣,也没有从一个人物转变到另一个人物的描写。
网友评论